•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传记-史部

古籍分类-传记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晏子春秋集释 - *晉平公問齊君德行高下晏子對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晉,晉平公問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對以「小善」。公曰:「否,吾非問小善,問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諸侯之交,紹而相見,辭之有所隱也。君之命質,臣無所隱,嬰之君無稱焉。」平公蹴然而辭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過〔一〕!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一〕 孫星衍云:「明己之臣,亦且不能隱過,故殆也。」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晉叔向問齊國若何晏子對以齊德衰民歸田氏第十七


  晏子聘于晉〔一〕,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對曰:「此季世也,吾弗知〔二〕,齊其為田氏乎〔三〕!」叔向曰:「何謂也?」晏子曰〔四〕:「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五〕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六〕,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七〕,釜十則鐘〔八〕。田氏三量,皆登一焉〔九〕,鐘乃巨矣〔一十〕。以家量貸,以公量收之〔一一〕。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魚鹽蜃蛤,弗加于海。民參其力,二入于公〔一二〕,而衣食其一;公積朽蠹〔一三〕,而老少凍餒〔一四〕;國都之市〔一五〕,屨賤而踊貴〔一六〕;民人痛疾〔一七〕,或燠休之〔一八〕。昔者...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齊德衰子若何晏子對以進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問晏子曰:「齊國之德衰矣〔一〕,今子何若?」晏子對曰:「嬰聞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沒其身,行不逮則退,不以誣持祿;事惰君者,優游其身以沒其世,力不能則去,不以諛持危。且嬰聞君子之事君也,進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隱忠,可謂不失忠;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叔向曰:「善哉!詩有之曰:『進退維谷〔二〕。』其此之謂歟!」

  〔一〕 蘇輿云:「『德』,音義作『治』,云一本作『德』,據標題,作『治』非是。」◎劉師培校補云:「黃本『德』作『治』。」◎則虞案:吳勉學本亦作「治」。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對以使下順逆第十九


  叔向問晏子曰:「正士之義,邪人之行,何如?」晏子對曰:「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于國足養而不忘故〔一〕;通則事上,使卹其下,窮則教下,使順其上;事君盡禮行忠,不正爵祿〔二〕,不用則去而不議。其交友也,論身義行〔三〕,不為苟戚,不同則疏而不悱〔四〕;不毀進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國〔五〕。故用于上則民安,行于下則君尊;故得眾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進不喪亡〔六〕,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邪人則不然,用于上則虐民,行于下則逆上;事君苟進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七〕;持諛巧以正祿〔八〕,比姦邪以厚養;矜爵祿以臨人,夸禮貌以華世〔九〕;不...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事君徒處之義奚如晏子對以大賢無擇第二十


  叔向問晏子曰:「事君之倫,徒處之義奚如?」晏子對曰:「事君之倫,知慮足以安國,譽厚足以導民〔一〕,和柔足以懷眾,不廉上以為名,不倍民以為行,〔二〕,上也;潔于治己,不飾過以求先,不讒諛以求進,不阿以私〔三〕,不誣所能,次也;盡力守職不怠〔四〕,奉官從上不敢隋〔五〕,畏上故不苟,忌罪故不辟,下也。三者,事君之倫也。及夫大賢,則徒處與有事無擇也,隨時宜者也。有所謂君子者,能不足以補上,退處不順上,治唐園,考菲履〔六〕,共恤上令〔七〕,弟長鄉里,不夸言,不愧行〔八〕,君子也。不以上為本,不以民為憂,內不恤其家,外不顧其身游〔九〕,夸言愧...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處亂世其行正曲晏子對以民為本第二十一


  叔向問晏子曰:「世亂不遵道,上辟不用義;正行則民遺,曲行則道廢〔一〕。正行而遺民乎?與持民而遺道乎〔二〕?此二者之于行何如?」晏子對曰:「嬰聞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為本也〔三〕。苟持民矣,安有遺道〔四〕!苟遺民矣,安有正行焉!」

  〔一〕 孫星衍云:「『義』、『廢』為韻。」

  〔二〕 蘇輿云:「『與』,猶『抑』也。王氏引之經傳釋詞引此文以『與』訓『如』,云『言將正行而遺民乎,如其持民而遺道乎也』,似失之。」

  <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意孰為高行孰為厚晏子對以愛民樂民第二十二〔一〕


  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對曰:「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二〕。」又問曰:「意孰為下?行孰為賤?」對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賤于害身也〔三〕。」

  〔一〕 劉師培補釋云:「此節四『意』字,均『德』字之訛也。『德』正字作『悳』,與『意』形近,故訛為『意』。猶佚周書成開解『內則順意』,『意』為『德』字之訛(孫詒讓說)也。『意孰為高』,當作『德孰為高』,『意莫高于愛民』,當作『德莫高于愛民』,『意孰為下』,當作『德孰為下』,『意莫下于剝民』,當作『德莫下于剝民』,故『德』與『行』對文。」長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嗇吝愛之于行何如晏子對以嗇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問晏子曰:「嗇吝愛之于行何如?」晏子對曰:「嗇者,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也。」叔向曰:「何謂也?」晏子曰:「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養,謂之愛。故夫嗇者,君子之道〔二〕;吝愛者,小人之行也。」

  〔一〕 則虞案:「愛」下目錄無「之」字。

  〔二〕 則虞案:元刻本無「道」字,吳懷保、吳勉學本有。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君子之大義何若晏子對以尊賢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問晏子曰:「君子之大義何若?」晏子對曰:「君子之大義,和調而不緣,溪盎而不苛,莊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銓,刻廉而不劌〔一〕,行精而不以明污,齊尚而不以遺罷〔二〕,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尊賢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義也。」

  〔一〕 孫星衍云:「『緣』,緣飾。『溪』,當為『谿』,言谿刻也。『盎』即『詇』假音,說文:『詇,早知也。』『谿盎而不苛』,言不矜明察。『狡』,狡滑,偽為莊敬也。『銓』,疑『耎』字假音,說文:『耎,讀若畏偄。』楊倞注荀子:『廉,棱也。』說文云:『劌,利傷也。』」◎盧文弨云:「『狡』
...更多

晏子春秋集释 - *叔向問傲世樂業能行道乎晏子對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問晏子曰:「進不能事上,退不能為家〔一〕,傲世樂業,枯槁為名,不疑其所守者,可謂能行其道乎?」晏子對曰:「嬰聞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則正〔二〕,不可以正則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倫;其曲也,不失仁義之理。道用,與世樂業;不用,有所依歸。不以傲上華世,不以枯槁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三〕。今以不事上為道,以不顧家為行,以枯槁為名,世行之則亂,身行之則危。且天之與地,而上下有衰矣〔四〕;明王始立,而居國為制矣;政教錯,而民行有倫矣。今以不事上為道,反天地之衰矣〔五〕;以不顧家為行,倍先聖之道矣;以枯槁為名,則世塞政...更多
上一页767778798081828384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杨载
唐·释道宣
梁·真谛
(宋)王禹偁
蒋芷侪
清·张鉴瀛
清·姚鼐
汉·张衡
明·沈行
明·姚士粦
魏·曹操
明·邵经邦
明·周履靖
清·叶桂原
清·计六奇
明·贺复徴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