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六爻八卦-易部

古籍分类-六爻八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焦氏易诂 - 卷十一



  焦氏之象数

  象者。易辞之所本。数者。易道所由成也。故自春秋以迄东汉。靡不重之。自王弼解缚去滞。避难就易。扫象不言。专演空理。是终日期菽粟豆麦之佳善。而不知其生于地也。象且不言。何有于数。

  凡数有十。而实尽于五。参天两地也。五合一为六。合二为七。合三作八。合四为九。合五为十。十不能变。仍与一同。故易祗用六七八九。以六七八九包一二三四五于其中也。此大玄所由以第一首当水。第二首当火。第三首当木。四首当金。五首当土。至六七八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书籍相关


书籍相关

  尚氏著《焦氏易诂》和《焦氏易林注》两部力作,特别是《焦氏易林注》可谓精彩绝伦,从而使先秦象数易学复明于世,其功甚伟!他在《焦氏易林注·例言》中说:“《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 尚氏认为焦氏除沿用《易·说卦传》所列之象,“其所用之象与《易》有关者约百七十余”,“其与《易》无关推广之象尚不知其几百”。不论有关、无关,焦氏运用卦象,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说卦传》八卦之象仅112条,而焦延寿取象、立象、拟象,基本以《说卦传》为根本,进而又加以引申、派生出更为庞大的象数体系。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焦氏易林注叙


  昔者同年友尚君节之着《焦氏易诂》,河北大儒王晋卿先生见之曰:“此书将二千年易家之肓词呓说一一驳倒,使西汉易学复明于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陈散原与王晋卿书曰:“读尚氏《焦氏易诂》,叹为千古绝作,以今世竟有此人着此绝无仅有之书,本朝诸儒见之,当有愧色。”夫王陈二先生皆老师宿儒,于周易皆有着述,胡以倾佩此书若是之极哉。墉于周易夙未致力,徒震乎二先生之言,而莫明其所以然,乃即《焦氏易诂》而读之,久之,悉节之先生注《易林》,复抽绎《焦易》着为《易诂》,其大本大原皆在《焦氏易林注》中,然后知二先生倾佩之由而绝非妄叹也。盖《易林》一书,二...更多

焦氏易林注 - 焦氏易林注例言


  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只有《焦氏易林》与杨子《太玄》,乃《太玄》至汉末宋衷首为之注,吴陆绩因之作释失,范望更因宋陆而集其成。至唐王涯、宋许翰、司马光等更起迭为而注益详,独《易林》无注者。乌程蒋氏影元本略注其故实,然甚尠,十卦九注未详,偶有注者,皆《左传》、《国语》所习见,无大益也。后牟庭作校略,丁晏作释文,陈乔枞据《易林》以解齐诗,顾千里、黄丕烈等于字句皆略有考订,而丁晏解汇为猬,以李耳为虎名,最为精当,然皆病其太略,且所释只名物故实,至于以卦象释《易林》文者,讫无一人。盖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更多

焦氏易林注 - 校勘记说例


  一、《易林》以象学失传之故,讹字独多,有形讹者,有音讹者,各本与各本不同,从违至为困难,本注所依据者有三本:一黄本。黄本乃瞿昙谷从钱牧斋宋本临得,后陆敕先复为详校。嘉庆间陆本归黄荛圃,遂以付梓,注内称宋本者此也。一元本。此本系乌程蒋氏密韵楼藏影元本,今四部丛刊印出者是也。内容大致与黄本同,而恒桓等字皆缺末笔,则所据亦宋本也,然与黄本异字甚多,往往有胜处。一为汲古本,汲古所据盖又一宋本,与黄本、元本异同尤多,故黄本元本之讹误为他本所不能正者,唯汲古能正之。且以汲古校宋本元本,凡形讹音讹之沿革皆能屈曲考出,由此证汲古所据之宋本又在黄本...更多

焦氏易林注 - 易林逸象原本考


  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其详皆在《焦氏易诂》中,凡百七十余象;其与易无关推广之象,尚不知其几千百,皆省而不录,录其有关者下注明其所本,以见此逸象仍原本于易,俾阅者不至再有疑惑。
  乾逸象

  为日、《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彖》“大明终始”,大明即日。《晋》彖传“顺而丽乎大明”,是。河海、《同人》“利涉大川。”山陵、《同人》“升其高陵。”石、《说卦》“乾为玉。”南、《同人》荀注:“乾舍于离,相与同居。”虎、《文言》“风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读注须知


  一、一卦有四象,上卦下卦、上互下互是也。注中于互卦往往省去互字,不可不知。
  二、注中往往言通某卦、伏某卦、对某卦,实皆伏象。先生云,本宜一律用一名词,乃注时忘却,随便书写,以其过多,难以改为画一,阅者谅之。

  三、注中某卦为某象,其人人皆知者,往往省去为字。如坎为水曰坎水,兑为西曰兑西,震为行曰震行。如此者甚多,须先知其例。

  四、焦氏逸象其于易有关者,皆于篇首注明来历,其未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卷一


  乾之第一

  乾。道陟石阪,胡言连謇。译瘖且聋,莫使道通。请谒不行,求事无功。乾为道、为陟、为山,故曰石阪。为言,在西北,故曰胡言。连謇,口吃也。震为鸣,坎为耳,艮为道、为请求,今为纯乾,乾三子具不见,故曰暗、曰聋、曰道不通、曰请求无功,盖三子各分乾一爻也。又林词所以不吉者,以卦为纯阳,阳遇阳则窒故也。此易之根本大义,自此义不明而易多误解。○石,汲古作多,謇作蹇,瘖讹瘠。依宋元本。

  坤。招殃来螫,害我邦国。病伤手足,不得安息。乾变阴故曰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卷二


  需之第五

  需。久旱三年,草木不生。粢盛空乏,无以供灵。通《晋》。离火艮火,故曰久旱。离数三,坤为年,故曰三年。震为生、为草木,震覆,故不生。震为粢、为簠簋,故为盛。坤虚故空乏。

  乾。火灭复息,君明其德。仁人可遇,身受利福。此用《需》象。中爻离火,上临坎水,故火灭。然《革》彖曰水火相息,故曰火灭复息。乾为君、为德、为仁人。离为明,伏坤为身。○福,汲古作禄,依宋元本。

  坤。温
...更多

焦氏易林注 - 卷三


  小畜之第九
  小畜。白鸟衔饵,鸣呼其子。斡枝张翅,来从其母。伯仲叔季,元贺举手。巽为白,离为鸟,兑口为衔,巽为饵。通《豫》。震为鸣、为子、为枝、为羽、为斡、为张。坤为母,震为从、为伯,互坎为仲,艮为叔季、为手。元贺者,贺元日也。举手,揖也。○元,依汲古,宋元本作尤。

  乾。东遇虎蛇,牛马惊奔。道绝不通,商困无功。此用遇卦象。离为东,乾虎巽蛇,故曰东遇虎蛇。离牛乾马,伏震为惊奔、为道,伏坎,故不通。巽为商贾。○蚮,依汲古,宋元
...更多
上一页34567891011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令狐澄
(明)姚士粦 輯
宋·陈师道
唐·令狐德棻 等
陈子昂
清·卢光履
(宋)龙衮
明·周之千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 等注
清·释印光
五代·王朴
明·夏旦
唐·吴兢
晋·杨泉
清·吴道源
(宋)陈希夷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