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从部

古籍分类-台湾文献丛刊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台湾文献丛刊013 靖海纪事 - 跋一



  平南之役,聖天子授鉞推轂於我大將軍施公,而公果以膚功奏。其知人善任,誠千古帝王命將之盛軌哉!顧嘗思之,古今克奏膚功者,皆其謀能素定,熟識情形,深知彼己,是以弗戰則已,戰則動出萬全,功成一鼓。今讀公平南始末奏章,如密陳專征諸疏,可謂成算在胸,瞭若指掌矣。然皆不越其始所預策。方康熙六年公以蕩平機宜請也,有云據澎湖以扼其吭,賊膽必寒,先宣朝廷德意,如大憝勢窮,革心歸命,則姑從寬網,亟與安插,臺灣可不勞而定。此謀定於十餘年之前,乃今一一如取左券。雖淮陰築壇之對,營平金城之圖,王朴平邊之策,曷以加茲?初,公之畫是謀也,或且難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3 靖海纪事 - 跋二


  紫陽氏以為天將降亂,必先生已亂之人,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子輿氏又以為必苦其心志,拂亂其所為。然則已亂之人,天生之,天固有以成之,而非其人之遍歷艱難,百折不回,亦安能出其才德、以仰承天心、平劇亂而奏膚功哉?仰惟我先公平定臺灣,充拓版圖,功雖成於一時,而事則出於素定。

  當鄭氏盤踞兩島,先公一鼓廓而清之。及其遁入臺灣,則知必復熾,以滋民害,章疏再上,力主撲滅,雖事從中止,而論者以鄭氏未生,先公已生,天心厭亂,定臺灣者舍公其誰?夫君心即天心也,果命專征。以數十年之逋寇,七日兩戰,即制其命而致其降,俾東南數千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3 靖海纪事 - 跋三


  □□□院輯靖海紀一編,梓行於世,誠以彰聖主任賢□□,名臣效忠之績,俾後之為子若孫者,感國恩,仰□□,□繩繩無替也。□君親□□□江右、滇南、西蜀,攜其板之任,摹印者□□剝蝕不完矣。學出守郢郡,取其舊編校而刻之,於原敘、原跋各酌存其二,以御制八旗通志所載名臣傳易族祖聞于公所撰家傳,而舊編所載鄉先生評論以及頌揚詩賦,悉從刪焉。非敢僭易而妄削也,以國史告成,不敢以私廢公;而疏章事實,昭然耳目,無事於評隲也。嗚呼!戴□□□□□□□德□□□□,我後人尚其竭忠盡孝,守是編而永矢弗□!曾孫奕學謹跋於郢中郡署。

  ·欽定八旗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3 靖海纪事 - 後記


  靖海紀事二卷,為清康熙間施琅征臺灣之奏疏。先後刊本,頃俱不可得,惟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抄本一帙,前有長方朱印一,文曰「故伊能嘉矩氏搜集」。茲即據之謄錄,並校其訿誤(間有無法校正之處,則附?號以存疑),加以標點,列為臺灣文獻叢刊之一,重印行世,以供研究臺灣史者之參考。

  抄本首列富鴻基、李光地、林麟焻、曾炳、程甲化、陳遷鶴及施琅之姪施葆修序文凡七篇。次為鄭開極所撰平南行、周澎所撰平南賦及陳遷鶴所撰之贊各一篇。末有蔡致遠、施世綸(琅之次子)及施奕學(琅之曾孫)所作三跋。

  林序云:「客歲(康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一○七面六四、二○○字)分六卷,藍鼎元撰。鼎元字玉霖,別字任菴,號鹿洲;福建漳浦人。少孤力學,博覽群籍;逾冠,補諸生。清康熙六十年四月,臺灣朱一貴事變起,總督覺羅滿保檄鼎元從兄南澳總兵藍廷珍(荊璞)統師赴之;廷珍耍以俱行。時羽檄交馳,鼎元佐戎幕,搖筆立就,條畫悉合機宜。雍正元年,貢太學;嗣校書內廷,條奏「經理臺灣」等六事。所著「鹿洲初集」、「東征集」、「平臺紀略」、「鹿洲奏疏」及其他諸書,俱梓行於世。本書初輯於藍廷珍,存文百篇,有廷珍「舊序」;重選於天長王者輔,得六十篇,並加評語,冠以「王序」。卷一有「上滿制府論臺灣寇變...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王序


  從來軍中不言文,非謂無用文地也;戎馬倥傯,事機呼吸,何暇選言騁辭、為文章以名於世。雖然,固有之。古人誓師,可垂為經;號令條教,皆有文理。是以磨盾草檄,傳為美談;而傅脩期上馬擊賊、下馬作露布,先哲以英雄艷之。豈古人果大勝今人哉?古人原未嘗有意為文,說理談事,如家常告語,其胸中有惻隱羞惡,真性情流露行墨間,則為至文。今人雕肝琢腎,句造字錘,有藻繪而無義理,有浮華而無神氣,風雲、月露、花鳥、蟲魚之外,不知宇宙中復有何事可以為文者;則其所謂文非文,而所當文者又不能文也。

  夫讀書期於適用,立言務在可行。學而不達於政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卷一


  ·上滿制府論臺灣寇變書

  臺灣僻處海外,狃於治安久矣。朱一貴突爾跳梁,戕害官兵,竊踞郡縣,雖曰猖獗之極,其實不難平也。

  無賴子弟,偶爾烏合,尚未知戰守紀律為何事,當即命將出師,星夜進討,如捄焚拯溺,勿容稍緩。彼不意官軍猝至,必將手足忙亂,倉皇散走,渠魁大憝,自可聚而殲旃。此迅雷不及掩耳之道也。若俟奏報請旨而後發兵,動逾數月,賊膽必大,規模漸立,謀士漸出,羽翮漸成,則燎原之火,正須大費撲滅耳。

  控制臺灣,惟廈門為最扼吭,形勝所在,便于指揮。執事在省隔遠,莫如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卷二


  ·檄查壆甲流民

  日者,風聞壆甲地方,有游手客民,數十成群,風餐露宿,往來徙倚大埔間,如焚林之鳥,偶語嗸嗸。恐系失業流民,抑或匪類潛蹤,均之未可定也。

  叛亂既平,撫綏宜亟;該弁其往視之。傳集彼處鄉保、甲民,細詢此等來歷,並近日作何舉動,有無招誘為非?果系良民,速令各回本莊,安生業焉。倘緣兵燹之後,流離無依,即將苦情據實來告。當即會商臺鎮道府,開倉賑貸,設法安插,無致失所。願住某鄉,願入某甲,農工負販,願何資生,一一皆從其便。

  但彼等皆自內地來臺,父母、兄弟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卷三



  ·復制軍論築城書

  築城鑿濠,臺中第一急務,當星速舉行者也。承諭但住官兵,不用議及民居,乃因時制宜、節用愛人至意。第思設兵原以衛民,而文武衙署、倉庫監房,俱關重大,似未可俱護兵丁,而置其餘于度外也。盜賊小人,耽耽之視,惟在帑金,而同夥囚繫,則謀劫監越獄,情所必至。倉卒之際,以官為主,官無恙則法尚存,未敢遽掠民居,而民亦無驚擾潰散之患。此定理也。官無大小,失一則群情慌亂,而賊志張揚,兵威挫衂。故謀事必出萬全,雖不能多及民居,亦當合文武衙署、倉庫監房包裹在內,乃可戰可守,可以言城。
<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12 东征集 - 卷四


  ·論臺鎮不可移澎書

  臘月望後三日,連接憲翰五函及馬守備、安遊擊口述鈞諭,俱令某暫駐臺灣,不可遽爾班師。竊惟此時臺中大定,署鎮黃總兵足資彈壓,以某越爼久淹,自顧亦覺無謂。況廷議已令臺鎮移澎,易來副將,是一總兵處此尚嫌其多,而某又為蛇足,獨留不去,竟似貪戀雞肋,殊堪羞慚!

  裁營減兵之議,臺人聞知,頗有囂囂偶語者。某告以部議未足為定,必待督撫、提臣遵依具奏,方可施行。茲承憲檄減兵,及裁回將弁名數,某尚秘不宣露,望早晚或有變更。若果臺鎮移澎,則海疆危若累卵。憲臺亦欲確遵部議聊?
...更多
上一页78798081828384858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金竹坡
宋·周敦颐
宋·叶清臣
唐·史崇
汉·韩婴
明·通容
清·李渔
梁·僧伽婆罗
元·倪维德
楞严阁主
(梁)沈約
周·尹文
清·王有光
明·唐志契
明·屠隆
(唐)孟啓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