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从部

古籍分类-台湾文献丛刊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重脩海東書院碑記


  教之興,固賴官師,而鄉黨慕義之士亦與有力焉。

  海東書院在臺灣府學之西。昉於康熙五十九年;旋為考棚。至乾隆五年,巡臺御史兼督學太原楊公二酉復建為書院,時有貢生施士安捐田千畝為膏火資;嗣後屢有增脩。凡分巡海外能盡厥職者,無不以課士為急。余於道光四年奉命來臺,每至書院,必詔肄業諸生曰:「閩省自唐以後,始有聞人;然理學之盛,莫過於閩。臺郡被聲教百餘年,人文不讓內地;諸生挾四書、五經以專心於舉業,自謂能學聖人之學矣,抑思學其學者必志其志,豈徒以文辭乎!溯閩學之上繼濂、洛,皆由先立乎誠而戒欺以求慊;若徒冀科目重人,鄉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新建鹿仔港文開書院記


  道光四年,傳安為鹿仔港同知已二年矣;勤於課士,士皆思奮。因文昌宮之左隙地甚寬,請建書院其上;傳安給疏引勸諭。以海外文教肇自寓賢鄞縣沈斯庵太僕光文字文開者,爰借其字定書院名,以志有開必先焉。工費既鉅,鳩庀不時。又明年,風鶴有驚,軍書旁午,傳安奉檄權郡篆;浹歲乃及瓜期,士民喜其重來,益亟亟於是役。未幾而書院告成,輪奐俱美,講堂、齋舍廓乎有容;規制渾堅,信可經久。傳安閱視甚歡,將筮期鼓篋而先為文以記。

  考戴記,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說者謂先聖是作者、先師是述者。鄭注曰,國無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新建淡水廳城碑記



  淡水廳治距郡城三百里而遙。厥初環植刺竹為衛,故以竹塹名城。後又增砲臺於四門樓上。生聚日久,周遭皆居民,四門如故,竹塹已有名無實。夫民保於城,無城何恃以固?臺郡自南而北,若臺、若鳳、若嘉、若彰,或先或後並仡崇墉,獨淡水闕焉。道光六年,閩、粵分類之擾,淡水受害最後,而勢甚岌岌,賴制府孫公東來,克奏膚功;迨去疾既盡,即請建城垣,捐廉千金以勸輸將,得旨嘉許。時信齋李君慎彝以臺灣令權同知篆,實肩其事。淡水民本好義,感信齋之實心保障,益赴功如恐不及。經始於是冬之十一月,至九年之八月竣工。傳安前後治郡,與聞是役之詳,既已遹觀厥成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彰化縣界外獅頭社潭中湧現小山記


  獅頭社為未歸化生番。臺灣府志,並獅尾、巴荖遠兩社附於彰化縣番社末,余嘗辨其誤矣。獅頭亦稱獅仔頭,在水沙連大山之西南、南北投社之南、斗六門之北。社南有哮貓山,粗坑水出其中,北流彙而為潭,不知廣袤幾十畝;以在界外,非番割不能到。道光七年八月十五日,潭中忽湧起四小山,絡繹相連,如爾雅所釋屬者嶧是;土人稱頭浮、二浮、三浮、四浮焉。

  頭浮山高四丈餘,寬贏其高二之一,長贏其寬四之一;二浮山高五丈餘,寬贏其高三丈,長倍其寬而贏兩丈。三浮山高三丈餘,寬倍其高而不足,長倍其高而有贏;四浮山高二丈餘,寬四倍其高而有贏,長倍其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澄臺觀海記


  分巡臺澎兵備道聽事後,有四方而高之臺曰澄臺;高一丈五尺,覆以屋、護以欄。拾級而登,四遠在目;而西望滄海,萬頃茫然,尤足開擴心胸;故憑眺者以為勝焉。余作郡臺陽,嘗赴觀察約,偶一登覽,未數數至也。南豐謝怡亭宗維時在余幕,承以尊甫醒葊先生文集相示,因得鈔錄澄臺觀海圖一記,以備海外掌故。醒葊未嘗來臺,其從兄退葊與觀察奇寵格公賓主莫逆,內渡後猶眷眷於斯臺,爰命工為圖而屬醒葊作記。記中但述公望遠知險,撫今追昔,廩廩於全臺安危之繫於尊官,非夸賞心樂事也。

  夫官海外者,多不以為履險而以為席豐;如隙中觀鬥,奚由知輕重緩急、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9 蠡测汇钞 - 附錄


  沈太僕傳(見鮚埼亭集卷二十七)

  明故太僕斯菴沈公詩集序(見鮚埼亭集卷三十一)

  徐都御史傳(見鮚埼亭集外編卷十二)

  尚書前浙東兵道同安盧公祠堂碑文(見埼鮚亭集外編卷十四)

  陳光祿傳(見鮚埼亭集卷二十七)

  本書「海外寓賢考」謂:「全謝山太史眷眷於鄉先輩,故鮚埼亭集中既為太僕作傳,又敘其斯庵詩集,而於同時遜荒依鄭諸君子皆詳載原委」。所謂「同時遜荒依鄭諸君子」,即「新建鹿仔港文開書院記」所指徐都御史孚遠、盧尚書
...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8 东瀛纪事 -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六九面四一、四○○字)分上下兩卷,林豪撰。豪字卓人,福建同安舉人。清同治元年秋,至臺灣。時彰化戴潮春起事,淡水林占梅奉檄辦團練,見而禮之,延主竹塹里第之潛園。及事平,遊府治,因就見聞所及,撰成本書。其篇目凡十八,列於卷上者:「戴逆倡亂」、「賊黨陷彰化縣」、「郡治籌防始末」、「鹿港防剿始末」、「北路防剿始末」、「大甲城守、「嘉義城守」、「斗六門之陷」、「南路防剿始末」;卷下者:「官軍收復彰化縣始末」、「塗庫拒賊始末」、「翁仔社屯軍始未」、「逆首戴潮春伏誅」、「戇虎晟伏誅」、「餘匪」、「災祥」及「叢談」(上)(下)。惟「叢談...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8 东瀛纪事 - 自序


  余自壬戌七月應淡水族人之招,買舟東渡,擬便道南下訪友;時彰化賊氛正熾,路梗不通,適家雪村方伯奉檄辦團,相晤於艋津旅次,一見如故,遂邀余寓其竹塹里第之潛園別業。未幾,平賊凱旋,屬余為典筆札;暇輒相從論詩,荏苒者四載於茲矣。中間薄遊郡垣,往復者再,所過之城郭、川原昔日被兵之處,舊壘遺墟,蕭條在目,慨然者久之。輒與其賢士大夫、田間野老縱談當日兵燹流離之故,因即見聞所可及者隨筆劄記。近又博採旁搜,實事求是,得戴逆所以倡亂者,原委犁然矣。於是仿趙雲松先生武功紀盛及楊氏三藩紀事、魏氏聖武記之例,分類編次,附以論斷,成上下二卷,題曰東瀛紀事,亦...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8 东瀛纪事 - 吳序


  余友林卓人孝廉,鷺門績學士也。嘗薄遊臺陽,值戴逆甫平,因綜其見聞,成東瀛紀事二卷,而屬余為序。余三復卒業,見其兼綜條貫,體裁雖本之谷氏應泰,而是非褒貶實不繆於紫陽大旨,斯誠有關風教之書也。林君之言曰:「凡載記之文,宜實事求是,無偏無飾。是以野叟之傳聞,質於當軸之封事;老兵之偶語,確於大帥之文移。某嘗往復郡垣,輒與田夫、老卒縱談兵燹亂離之故,隨手劄記,得數百楮;比歸,發篋編次,以成此書,蓋易稿者屢矣」。林君用心之勤如此,宜其體大思精,有條不紊,足以信今而傳後無疑也。獨念余自少饑驅海上,代人作嫁,風塵碌碌,筆硯久荒,而君不以余為門外俗...更多

台湾文献丛刊008 东瀛纪事 - 例言



  一、是編雖仿甌北趙氏武功紀盛、默深魏氏聖武記諸書,其源實本於谷氏紀事本末;故於篇末論斷,仿其成例,亦間用駢體。自愧不文,語多徑直,要必明順逆、存是非,示法戒之義云。

  一、鹿洲藍氏紀朱逆事、富春周氏紀張丙事,皆以長編綜貫顛末;愚恐無此筆力也。且載逆踞城久,黨羽甚眾,調兵十餘起,頭緒尤繁。況同一時也,而鹿港、淡水、嘉義分頭攻戰,吳帥、曾鎮、張守同時用兵。林鎮進軍之時,正林方伯拒戰之候。大甲被圍者四,嘉義圍攻者三。似難一氣貫穿,故必分類編次,始有條不紊也。至如大甲城守列於北路防剿篇後,以便參考。
...更多
上一页82838485868788899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赵汝珍
(清)吴炽昌
春秋·孙武
明·田艺蘅
清·王氏
晋·杜预
宋·郑克
慧坚
青心才人
清·弘赞
(南宋)朱熹
宋·王佐
汉·蔡邕
清·柯琴
(宋)周羽翀
明·邓豁渠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