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杂别-从部

古籍分类-杂别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嶺雲海日樓詩鈔 - 丘倉海傳江瑔


  清政不綱,仁人志士揭櫫民主之義,播厥聲於寰宇。辛亥倡義,若疾風滌塵垢,不半載而奠共和之局。數千年之帝制,於焉以熄。故言共和之紀元,必推端辛亥焉。然竊謂共和之制,辛亥之前已有行之者,不徒見諸空言,且徵諸實行。建總統,開議會,定國旗,更官制,遠挹唐虞之遺風,近掇歐美之良制,共和之規模遂麤定。其時,固在辛亥以前十餘年也。不過,兵威不足,國力未充,外無援兵,民無固志,朝廷已棄珠崖,鄰省亦視同秦越。登高而嘯應者無人,遂不旋踵而霧解煙消,等於曇花一現。大好山河,拱手而授於異族。其中之志士仁人,血欲化碧,志已成灰,歸去無家,惟效杞人之大去其國。...更多

嶺雲海日樓詩鈔 - 倉海先生墓誌銘丘復


  君丘姓,先世由上杭遷鎮平。逮君曾祖,始遷臺灣。父潛齋先生碩德耆儒,為世模楷,予嘗次其行狀;君其次子也。自幼聰顈絕人,書過目輒成誦。時有丘才子之名。軀乾魁梧,見者疑為武人。君亦樂以武俠自任。

  乙未,清廷割臺灣畀日本,君帥義師自保,屢電抗爭,且嚙指血為書,上之,清廷終不省。曰:『是與台民恩義斷矣』。建議立臺灣民主國,奉台撫唐景崧為主。台民推唐為總統,君為副。

  當是時,中國閉關久,泰西民主之說未流衍中土。士民蜷伏專制淫威之下,乍聞君議,皆卷口結舌,不敢贊一語。甚且以危言相悚:建國海上,
...更多

嶺雲海日樓詩鈔 - 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


  前誌

  公初諱逢甲,以逢甲子年生也。字仙根,號蟄仙,又號仲閼。以詩文常署倉海君,及民國成立,思去舊更新,即以倉海為名。故學者稱倉海先生。詩文又別署南武山人。

  先世由河南遷福建上杭。宋季,二世祖創兆公參文信國公軍事,始奉父夢龍公遷居廣東梅州之員山,即今蕉嶺之文福鄉也。

  十八傳至曾祖仕俊公,以鄭氏闢台,始由粵僑居臺灣彰化縣,曾起義佐平林爽文之亂。

  祖學祥公鄉居鋤強扶弱,有任俠風。

  父龍章公字誥臣,學者稱潛齋先
...更多

嶺雲海日樓詩鈔 - 後記


  省立台北圖書館藏有「丘、黃二先生遺稿合刊」一冊,是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彰化施梅樵編印的。書首列有施氏序文謂:『天地誕降英將,固與國家文獻相維繫者也。國運隆昌、才人輩出,若漢魏之有曹劉、南北之有鮑謝、唐之有李杜、有元白、有韓孟、宋之有蘇黃,類皆以詩歌文辭名世。近代詩學日盛,雖僻壤遐陬、牧夫豎子,亦解歌誦;香閨處女、繡閣名姝,亦嗜吟詠。風雅之感人如此其廣,未始非斯文得延一線之明徵也。丘逢甲進士字仙根,官工部主事,台中州人,詩名聞海內外,與嘉應之黃遵憲(字公度,官臬憲)之詩相伯仲。此二老平生著作宏富,雖已作古人,余讀其遺篇,心為之醉,朝夕不...更多

遼海叢書 - 遼小史序


  夫遼者東胡也保於鮮卑徙於潢水遷於遼西九傳為慕容皝所破國分為三始號契丹首領奠奇居潢水土河之間有子八人復為高句麗所破請附於魏又居白狼水東唐太宗征高麗首領窟哥來朝拜松漠都督賜姓李氏其後或叛或附至雅里始姓耶律阿保機者耶律撒刺的長子也始稱皇帝至德光當晉天福二年又改號大遼屢侵中國至殺胡林死所謂帝羓者是已歷五代至天祚當宋宣和七年為女真所滅前後稱帝九主共一百五十年興廢治亂具在國史其文甚夥今遼史修于蒙古宋金鼎立不分正閏于時會稽鐵厓楊先生有正統論我吳郡南峰楊先生所以有小史之作也小史止一卷闊畧其事豈以其夷狄而不欲詳耶抑其史多中國人粉飾如為炎帝後不足信耶...更多

遼海叢書 - 遼小史



  吳郡南峰楊循吉君謙敘

  遼故契丹部族契丹之君痕德堇可汗時權歸于越耶律億耶律億者迭刺部夷離堇也為契丹于越總知軍國事字阿保機小字啜里只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嘗以騎兵七萬會李克用于雲州易袍馬約為兄弟為克用破劉仁恭而中國畏之唐天復四年痕德堇可汗死國人立以為皇帝制如中國是為遼太祖時當五代之始與中國聘問往來不絕其都有五京自太原以東至高麗有中國之地帶數千里而沙漠以北所統諸君國皆入貢籍其官有北南面大王北面治國人南面治漢人又有北南府宰相北兵南民分治之而大抵因唐舊兼用國制惟于越最貴太祖立其將二十一人
...更多

遼海叢書 - 金小史卷一


  吳郡楊循吉敘

  金起自遼之屬部號女真又曰女直於夷狄中最微且賤者也世居東海上而在高麗之北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統制遼興既吞諸蕃於是女真之眾有生熟二種熟女真在南生女真在北皆不得相通而生女真猶居其故地其山曰長白山江曰混同江地方千里多山林產名馬生金北珠而冬極寒其俗勇悍耐飢渴乘騎上下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人皆辮髮垂金環嗜酒而好殺無文字與契丹言語不通徵斂調發刻箭為號事急者三刻其間無大君長皆散居山谷間各推其家以為主而完顏部最強遼道宗時部長楊割始稱雄

  遼大國舅帳蕭解里叛奔女真因命楊割除之楊割獨斬
...更多

遼海叢書 - 金小史卷二


  吳郡楊循吉敘

  旻既得燕京而趙良嗣又以請地至旻云數年相約夾攻及寡人到燕京不見有一人一騎何故遂以國書副本示良嗣讀至燕京用本朝兵力攻下其州縣租稅令送本朝輸納良嗣曰自古及今豈有與其地而不與其稅者可削去粘罕曰燕自我得之賦當歸我若不見與請速退涿易之師毋留吾疆金遂使李靖持書至宋議於王黼之策 【 策:第】 黼曰大計定矣忽於元約之外求賦租者何哉靖對曰止為本國得燕所以及此契丹故臣日夜為皇帝言有國都如此而以與人用事大臣頗惑其言惟皇帝與粘罕兀室持之甚堅曰已許南朝不可改也黼曰租賦非約也上意以交好之深特相遷就然飛輓如是之遠當以銀絹充
...更多

遼海叢書 - 金小史卷三


  吳郡楊循吉敘

  時宋太師童貫在太原聞金將入寇大驚天會三年十月粘罕與兀室余覩引兵自雲中入太原謂之國相軍斡离不與撻懶闍母劉彥宗引兵自平州入燕京謂之太子軍皆不戮一人傳檄而已金使者齎軍書尚在宋勸童貫速割河東北以大河為界而和貫憂懣不知所為遁歸汴粘罕發自河陰遂取代忻四州由石嶺關徑至太原太原堅守不下乃留數萬人守太原而以其半趨京師粘罕遇城必攻故比斡离不行稍緩至中路聞議和詔遂止而不行斡离不軍初至薊州知燕山府蔡靖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出戰令徽遁歸宋師敗績藥師遂鎖呂頤浩等決意降金

  先是藥師以降將為徽宗寵遇
...更多

遼海叢書 - 金小史卷四


  吳郡楊循吉敘

  兀朮率兵北還將趨鎮江宋將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邀兀朮將戰世忠伏兵金山廟中以俟兀朮紅袍玉帶果來覘伏發墜馬幾得之馳而脫去既而戰數十合兀朮大敗獲其壻龍虎大王兀朮不得濟遣使願還所掠假道世忠不從遂至鎮江泝流西上世忠襲之兀朮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戰且行世忠大艦數倍兀朮軍出兀朮軍前後數里擊柝之聲自夜達旦世忠以輕舟挑戰一日數接將至黃天蕩兀朮乃因老鸛河故道開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乃成兀朮乃得至江寧撻懶使移剌古自天長趨江寧援兀朮烏林答大欲亦以兵來會兀朮發江寧將渡江而北兀朮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於江渡世忠分舟師絕江流
...更多
上一页42434445464748495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应俊
(宋)朱熹 吕祖謙
苏曼殊
张载
(宋)王贵学
(元)高德基
郭则澐
宋·孟珙
汉·阴长生
唐·明旷
清·纳兰性德
清·秦爨公
清·蒋义彬
清·傅金铨
清·朱锡绶
清·张庚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