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志存记录-史部

古籍分类-志存记录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龙川别志 - 卷下


  宝元初,元昊创立文法,故名吾祖,慢书始闻,朝廷为之忿然。张邓公为相,即议绝和问罪,时西边弛备已久,人不知兵,识者以为忧。吴春卿时为谏官,上言夷狄不识礼义,宜且勿与较,许其所求,彼将无词举动,然后阴勑边臣密修战备,使年岁间战守之计立,则元昊虽欲妄作,不能为深害矣。奏入,邓公笑曰:「人言吴舍人心风,果然。」既而和事一绝,元昊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世乃以春卿之言为然。

  元昊既叛,陕西四路置帅。夏英公竦为总帅,居长安,不临边,精兵勇将留寘麾下,四路战守出入
...更多

蜀乱述闻 - 蜀乱述闻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诱新场烟贩至郡,置之狱。其党初谋劫狱,既闻奉批照屯积例斩,于是其党聚众起事。时承平日久,州县不知兵,奸民和之,遂陷筠连、高县、庆符。知县武来雨仰药死,势益披猖。时有凤山将军署总督、檄提督马天贵守叙府之真武山及吊黄楼,至石梯桥,遇蓝、李,败死。蓝、李长驱而西,杀都司余振海于犍为之箭板场,副将张万禄败死于荣县之黄石坡,...更多

国闻备乘 - 国闻备乘


作者:(清)胡思敬 著
  作者曾官清廷御史,以弹劾权贵端方知名。本书是他在北京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利用“趋职之暇,时有所纪”的成果,以亲历目睹,具体地记述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政坛上一系列重要事件及相关的制度和人事变易经过。
...更多

国闻备乘 - 自序


  国朝自庄廷钅龙、吕留良、戴名世连兴大狱,文字之禁极严,内外士夫罔敢谈国故者。予来京师,七年之间,经甲午、戊戌、庚子三大变,私叹史官失职,起居注徒戴空名。历朝纂修实录,馆阁诸臣罕载笔能言之士,但据军机档册草率成书,凡一切内廷机密要闻,当时无人纪述,后世传闻异辞,家自为说,遂失是非褒贬之公。俯仰三百年庙堂擘画之勤、将相经营之苦,慨然于弓髯乔木之感,未尝不戚戚于怀也。

  同时在京好谈掌故者有汪舍人穰卿、冒郎中鹤亭,询其著述,秘不肯示人。其出而问世者,多不脱小说余习,外此更无闻焉。甚矣,史才之不易也!
<
...更多

国闻备乘 - 例言


  一、书中称太后、称上者,光绪朝所作;称孝钦、称德宗者,宣统时所作。  一、左氏叙列国大夫,或称名,或称字,或称官、称谥,前后错出,使人莫晓。明人以地称人,则尤不典。此书于本文则直书姓名,以符史法。于标目则书谥,无谥者书官,无官者书字,以激扬人品。

  一、书非作于一时,有前日所纪如是而后日情形复变者,不再改削,用以存真,读者当分别观之。

  一、一人数见,前后官职升转不同者,各从其时书,一人而再见者亦同。  一、光、宣之间,署名、官名及内外典制多随意变更,亦各从其时书。
...更多

国闻备乘 - 卷一


  ◎同城督抚不和
  督、抚同城,权位不相下,各以意见缘隙成龃龉,虽君子不免。两广总督那彦成与巡抚百龄相攻讦,百龄寻以失察家丁议遣戍;继百龄者为孙玉庭,劾彦成滥赏盗魁,彦成亦被逮;及百龄再至两广,以玉庭葸懦复劾罢之,此君子攻君子也。吴文?初至湖广,与巡抚崇纶不协,崇纶百计倾陷,以孤军无援死黄州,则小人攻君子矣。郭嵩焘权粤抚,不一年,见事权尽被总督侵夺,戚然不安,疏请罢抚院,不报。云贵总督魏光焘与法人议路矿,约已定矣,巡抚李经羲监临入闱,未知也,出则尽反前议。总督大恚,经羲力求去,朝廷恶其奏辞不逊,遂削职。张之洞在粤与倪文蔚
...更多

国闻备乘 - 卷二


  ◎颐和园
  出西直门三十余里即万岁山,颐和园在其麓,再西五里为玉泉山,再西北十里为香山,皆列圣巡游之地,所谓三山是也。园工初兴,立山为内务府大臣,报销八百万金,浸以致富。是的太后初归政,方藉园居娱老。上春秋盛,每事不欲自专,必禀命而行,常时辄一月数问起居,母子之间欢然无间。及戊戌康有为进用,荧惑圣聪,决意举行新法,太后颇有违言。新党畏忌之,相视莫可如何。园居旷而远,易启窥伺,于是有为始有邪谋。有为败,太后再出垂帘,仍思恋园居风景,每初夏必挈上同往,冬而归,或驻跸南海,终岁宿宫中不数十日。

  ◎捐
...更多

国闻备乘 - 卷三



  ◎北洋捷径

  光绪末年,小人阶之以取富贵者捷径有二:一曰商部,载振主之,一曰北洋,袁世凯主之,皆内因奕?而借二杨为交通枢纽。当世凯初莅北洋,梁敦彦方任津海关道,凌福彭任天津府,朱家宝任天津县,杨士骧、赵秉钧均以道员在直隶候补。不二三年,敦彦官至尚书,家宝、士骧均跻节镇,福彭升藩司,秉钧内召为警部侍郎。其非北洋官吏而攀附以起者,严修以编修在籍办天津学堂,遂擢学部侍郎;冯汝?癸与世凯联姻,遂擢江西巡抚;吴重熹为世凯府试受知师,遂擢河南巡抚。唐绍仪旧从世凯驻朝鲜,甲午之变,出死力护之以归,故遇之加
...更多

国闻备乘 - 卷四


  ◎差使变为实官
  国初盛时,官少事稀,三品以上许专折言事,尊为大员,极清贵自重。及其衰也,变乱六官,每部增设丞、参。厅丞三品,视副都御史;参议四品,视翰林侍读学士。然皆由堂官保荐,不设厅印,不联衔奏事,司曹拟稿径诣尚侍取诺而行,丞、参不尽知也。其后奔竟之风日盛,每部二丞、二参不足应人之求,则差尽变为实缺,学部首乱旧制,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归督抚统辖,已而度支部改大清银行总办、造币厂监督为三品实官,外务部改各国出使大臣为二品实官,学部又改大学堂监督为三品实官。或分踞一局所,或孤悬海外,无僚属、无衙署、无升迁开列进单次序,自
...更多

粤游见闻 - 粤游见闻


  前行人司行人瞿共美记

  唐王次闽。
  高帝之子,封国河南省南阳府。王讳聿键,因累囚凤阳高墙。国变,淮抚路振飞护之出。弘光元年某月,保国公朱国弼劾旧淮抚路振飞贼信日逼,先纵狱囚;天潢洊至,兵拒河上,皇上扁舟,不纳入城。且云凤阳有天子气,盖为王也。郑鸿逵镇守京口,有武弁王姓者以三千金赂职方司王丽青,欲得京口;王利其贿,遂调鸿逵镇山东。郑失职,固快怏;而清兵又屠扬州、犯瓜州,鸿逵闻风先遁,挟王至闽(一云鸿逵曾与清兵相拒于京口,清将张天禄,史公法爱将也,鸿逵阵伤其一目,故清从天宁州渡江,郑遂奉王入闽)。
...更多
上一页71727374757677787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赵翼
汉·刘向
宋·黄公度
苏庵主人
(清)多隆阿
逯钦立
宋·彭大雅
清·翁广平
(清)嚴可均 輯
清·蒋义彬
房千里
唐·李师政
宋·戒珠
宋·韩彦直
唐·柳宗元
宋·史达祖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