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志存记录-史部

古籍分类-志存记录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风俗通义校注 - 附 錄


  范曄 後漢書 應 劭傳

  劭字仲遠,少篤學,博覽多聞,靈帝時,舉孝廉,辟車騎將 軍何苗掾。中平二年,漢陽賊邊章、韓遂,與羌胡為 寇,東侵三輔,時遣車騎將 軍皇甫嵩西討之,嵩請發烏 桓三千人。北軍中候鄒靖上言:「烏 桓眾弱,宜開募鮮卑。」事下四府,大將 軍掾韓卓議,以為 「烏 桓兵寡,而與鮮卑世為 讎敵 ,若烏 桓被發,則鮮卑必襲其家,烏 桓聞之,當復 棄軍還救,非唯無益於實,乃更沮三軍之情;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若令靖募鮮卑輕騎五千,必有破敵 之效」。劭駁之曰:「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 群,無君長之帥,廬落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封氏闻见记


  作者封演,史无传,为唐天宝、大历时人,今人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序》对其生平考订甚详,可参看。此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书中记事多为作者耳闻目睹,史料价值甚高。《四库全书总目》谓:"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征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嘉言善行居多,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实甚允当。全书编排极有条理,凡100门,皆两字为题,如道教、儒教、文字、贡举等。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科举、铨选等政治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一


  ○道教

  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战国时,圉寇蒙庄之徒,著书咸以黄老为宗师。圉寇《天瑞篇》引黄帝之书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章黄帝之言,而存五千之内,则老氏所书同出已明矣。其后学,道学、儒、墨,诸家分明,各为一教。汉武帝进用儒术,黄老由是见废。后汉桓帝梦见老子,诏陈相孔寿立庙于苦县,刻石为铭。今亳州真源县即古楚县赖乡也,汉时属陈国。郭缘生《述征记》云:“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井,八井皆动。”即其地也。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极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二


  ○文字  黄帝史官苍颉视鸟兽之迹以作文字。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则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凡九千字,所谓古文者也。古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推此六体,文字大端可得而见矣。《周礼》“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即其事焉。至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更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然不外六书之指。大篆、小篆亦名籀书,与古文并行。春秋之时,孔子之书六经,皆古文也。其后诸侯不统于王,车涂异轨,文字异制。秦氏既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三


  ○贡举

  国初,明经取通两经,先帖本,乃按章疏试墨策十道。秀才试方略策三道。进士试时务策五道。考功员外职当考试。其后举人惮于方略之科,为秀才者殆绝,而多走明经、进士。贞观二十年,王师旦为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瑾并文辞俊雅,声振京邑。师旦考其文策为下等,举朝不知所以。及奏闻,太宗怪无昌龄等名,问师旦。师旦曰:“此辈诚有辞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臣惧之,恐后生仿效,有变陛下风俗。”上深然之。后昌龄为长安尉,坐赃罪解官,而王瑾亦无所成。高宗时,讲士难其选。龙朔中,敕左史董思恭与考功员外郎权原崇同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四


  ○尊号

  秦汉已来。天子但称皇帝,无别徽号。则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宝图。于是群臣上尊号,请称圣母神皇后,稍加慈越古天册金轮圣神等号。中宗践祚,号应天神龙。玄宗即位,号开元神武,稍加为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应道。肃宗号先天文武孝感。代宗号宝应元圣文武。今上号圣文神武。则天以女主临朝,苟顺臣子一时之请,受尊崇之号,自后因为故事。允文允武,乃圣乃神,皇王盛称莫过此。既以为祖父之称,又以为子孙之号。虽颠之倒之。时有变易,曷曾离此数代之后,将无所回避。贞元初,主上超然觉悟,乃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五


  ○卤簿  舆驾行幸,羽仪导従谓之卤簿。自秦汉已来,始有其名。蔡邕《独断》载,卤簿有大驾、小驾、法驾之异,而不详卤簿之仪。按字书,卤,大楯也。字亦作橹,又作樐,音义皆同。卤以甲为之,所以扞敌。贾谊《过秦论》云“仅尸百万,流血漂卤”是也。甲楯有先后部伍之次,皆著之簿籍,天子出入,则按次导従,故谓之卤簿耳。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由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余兵在内。但言卤簿,是举凡也。南朝御史中丞、建康令俱有卤簿,人臣仪卫亦得同于君上,则卤簿之名不容别有他义也。又百官従驾谓之扈従,盖臣下侍従至尊,各供所职,犹仆御扈养以従上,故...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六


  ○饮茶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従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七


  ○视物远近〔阙〕  ○海潮

  〔阙〕

  ○北方白虹  〔阙〕

  ○西风则雨

  〔阙〕  ○松柏西向

  〔阙〕

  ○蜀无兔鸽

  〔上阙〕命左右赍兔鸽而往。今蜀中鸽尚稀,而兔已众。戴祚作《西征记》云:“开封县东二佛寺,余至此见鸽大小如鸠,戏时两两相对。”祚,江东人,晋末従刘裕西征姚泓,至开封县始识鸽,则江东旧亦无鸽。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军士熏鼠捕鸽而食,数月之后,殿鼠
...更多

封氏闻见记 - 卷八


  ○历山

  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之东家之井。乾元中,有魏炎者于此题诗曰:“齐州城东舜子郡,邑人虽移井不改。时闻汹汹动绿波,犹谓重华井中在。”又曰:“西家今为定戒寺,东家今为练戒寺。井中投一瓶,两井相摇响。”泙濞又曰:“齐南郡里多沮洳,娥皇女英汲引处。窃向池中深畊来,浇茆畦土平流去。”炎虽文士,其意如是,则诚以为舜之所居也。按郑玄“历山在河东。”应物云:“在雷泽。”皇甫谧云:“在济阴。”今东齐也名历城,与舜耕历山其名相涉,故俗人混同。其说在
...更多
上一页68697071727374757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区金策
明·王銮
清·黄世仲
清·吴长元
明·范受益
(清)無名氏
宋·苏东坡
唐·房玄龄 等
(東漢)徐幹
明·程登吉
汉·华佗
明·司守谦
战国·孙膑
明·杨时伟
钱基博
清·万斛泉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