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类-医部

古籍分类-本草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本草便读 - 用药法程


  凡用药须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横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补能缓中。酸者能收敛。咸者能润下。能软坚。能先知各药之性。然后可以合于病情。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性之有毒无毒。气之寒热温凉平。然后可以知用之多寡。凡用药当明其五色五臭。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白入肺。黑入肾。臊入肝。焦入心。香凡用药须知质之轻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质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然后可定其升降浮沉。以类相从之用。凡用药当...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山草类


  (李时珍曰。草者。天地之所生也。刚柔相交。阴阳相荡。而成根枝干。叶萼属阳。花实属阴。由是得气之粹者为良。得气之戾者为毒。故同一物也。而各具五色五性五臭五味五气之偏。即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用。炎农尝而辨之。轩岐述而着之。苟不察其精微。审
  [草部\山草类] 人参

  \r人参\pq1.bmp\r 性禀甘平。功资脾肺。气纯味浓。补真元而益血生津。助卫充营。安五脏而宁神益智。须则横行支络。补而下行。芦堪呕吐虚痰。苦能上达。党参则出于西潞。甘平赖以培中。
...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隰草类


  [草部\隰草类] 地黄
  \r地黄\pq18.bmp\r 生者甘寒入肾。凉血补阴。熟则温浓培元。填精益髓。细生地。柔细和营。在外证可以养阴不腻。鲜生地。新鲜散血。虽壮水实则清胃偏长。(地黄出怀庆者佳。今河南河内等处皆种之。其根长四五寸。外赤内黄。得土之正气。状如胡萝卜之形。晒之则干而黑。今之所用生地黄。已得丙火炼。其寒性已退。养阴益血之功。不寒不腻。洵为上品。细者即旁生小枝。功虽相似。而无腻滞之性。有流动之机。故一切痘疹疮疡皆用之。生地未经蒸晒。即今之所为鲜生地。色黄味甘性寒。专入脾胃。散血清热
...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蔓草类


  [草部\蔓草类] 天门冬
  \r天门冬\pq38a1.bmp\r 清金降火。苦寒味带余甘。壮水强阴。润泽性偏在腻。咳血可疗痈痿愈。尸虫尽化燥痰除。肠滑勿投。胃虚当禁。(天门冬甘苦而寒。色白润降。清肺金。壮肾水。是其本功。本经称其杀三虫。去伏尸鬼疰者。大抵亦为瘀热所化。热退则病除耳。天冬较麦冬苦多寒盛。沉降之性过之。故兼能入肾经。治诸病总宜于阴不足而有火邪者。若脾胃虚寒便溏之人。禁勿用。)

  [草部\蔓草类] 五味子

...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香草类


  [草部\香草类] 木香

  \r木香\pq48a1.bmp\r 燥脾土以疏肝。香利三焦破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宣诸痛解寒凝。理气则生用摩冲。止泻则面煨取用。(木香苦辛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气分。宣散上下一切寒凝气滞。温中止痛。辟鬼除邪。然纯阳之性。阴虚液涸者切勿沾唇。煨熟可止泻利。因木香气味俱浓。且熟则无走散之性。惟觉香燥而守。故能实大肠。凡治泄泻恒用之。肝喜调达。脾喜温燥。木香固为两脏之所喜。而燥散太过。宜与补药同用乃佳。)

  [草部\
...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水草类·石草类


  [草部\水草类] 菖蒲

  \r菖蒲\pq59.bmp\r 为水草之精英。气禀芳香质属燥。治风痰之痹闭。味含辛苦性偏温。开心窍以祛邪。资其宣导。利清阳之蒙闭。赖以聪明。(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心家。通神明。辟鬼魅。豁痰宣窍。以其生水石间。故又能散水邪。凡一切心积伏梁癫痫等证。皆可用之。宜产石上。其根一寸九节者良。出泥中大者不堪用。)

  [草部\水草类] 泽泻

  \r泽泻\pq
...更多

本草便读 - 草部 毒草类


  [草部\毒草类] 半夏
  \r半夏\pq63a.bmp\r 性温体滑。入阳明并走心脾。质燥味辛。治呕吐专消痰饮。通阴阳而和胃。不寐堪医。散逆气以调中。郁邪可解。痰厥头疼当取服。中风暴卒急宜求。辛润通肠。半硫主津凝虚闭。温宣消痞。制法系姜汁青盐。(半夏味辛。质滑。性温。有小毒。善劫痰水。导大便。痰水去则土燥。脾喜燥而恶湿。故宜之。味辛善散逆结之气。故能解郁调中。为治呕吐蠲饮邪之圣药。总之脾有湿邪者宜用。若阴虚血燥之人当为禁服。)

  [草部\毒草类]
...更多

本草便读 - 木部


  (李时珍曰。木者。五行之一也。性有宜土宜山原隰之不同。禀有或乔或香苞寓之殊异。是以坚脆美恶。同含太极之情。因之色味性形。各赋方宜之质。材充药品。业医者固当预悉其寒温。实备果疏。卫生者岂可不审其良毒也哉。)

  [木部\乔木类] 槐花

  \r槐花\pq70.bmp\r 禀天地阴凝之气。凉血清肝。除下焦湿热之邪。祛风疗痔。虚寒当戒。角则降且通肠。酸苦宜知。花可散而达表。(槐花花与实性味虽同。主治略异。花色黄质轻。能入手足阳明血分。凉而带散。故
...更多

本草便读 - 果部


  (李时珍曰。果者。木之实也。者。草之实也。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是以占书者。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衰。周礼职方氏辨五地之物。以时藏之。观此则果之土产当异。性味之良毒不齐。岂可纵嗜欲而不知物理乎。)

  [果部\果类] 莲子

  \r莲子\pq94.bmp\r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
...更多

本草便读 - 谷部


  (李时珍曰。谷者。民之所赖以生者也。周官有五谷九谷之名。诗人有八谷百谷之咏。谷之类可谓繁矣。然五方之气不同。九州之产各异。若不辨其五色之异宜。五味之良毒。岂可终日食之。而不知其气味损益乎。)

  [谷部\谷类] 山药

  \r山药\pq105a1.bmp\r 清肺脾之余热。论出前贤。治风气与虚劳。方由金匮。(山药一名薯蓣。虽处处皆有。亦以怀产者为胜。色白。味甘。性平。略带苦涩。入脾肺两经。能养胃健脾。益肺阴。固肾脱。凡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肾
...更多
上一页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杨陆荣
清·阎若璩
(明)朱權
(北宋)王巩撰
明·张陛
太公金匱
清·恵栋
清·周克复
宋·释惠洪
清·吴承仕
清·陈贞慧
汉·钟离权
明·薛己
清·熊应雄
清·宣鼎
宋·吴曾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