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类-医部

古籍分类-本草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本草从新 - 卷十六 禽兽部 原禽类·水禽类·林禽类·畜类·兽类·鼠类



  原禽类水禽类林禽类畜类兽类鼠类

  大养肺阴、润化痰。

  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开胃气。已劳痢。益小儿痘疹。(王世懋闽部疏云∶燕窝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已有之、燕飞渡海中、翮力倦则掷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复衔以飞、陈懋仁泉南杂记云∶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近沙汐泥有石处、啄蚕螺食
...更多

本草从新 - 卷十七 虫鱼鳞介部 化生类·卵生类等


  化生类卵生类等

  古名桑蠹虫、又名桑蝎。宣、祛风。

  甘温有毒。(时珍曰∶蝎化天牛有毒、蛴螬化蝉无毒、又可见蛴螬与蝎之性味良恶也。)祛风治障翳瘀肿。小儿惊风。口疮风疳。妇人崩中漏下赤白。堕胎下血。产后下痢。今人多用以发痘。(景岳曰∶桑虫、亦名桑蚕、不知创自何人、用以发痘、予尝遍考本草及痘证诸书、俱所不载、及审其质性、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尔、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顾发痘不从气血、而从毒药、此与揠苗者何异、矧其淫毒侵
...更多

本草从新 - 卷十八 人部


  一名血余。补阴。
  苦平。入足少阴、厥阴。(肾、肝。)补阴消瘀、治诸血病。(能去心窍之血、故亦治惊痫。)血痢血淋。舌血(茅根汤服。)鼻血。(吹鼻。)小儿惊热。(合鸡子黄、煎为汁服、鸡子能去风痰。)合诸药煎膏。凉血。去瘀长肉。胎发尤良。补衰涸。(经曰∶肾者精之藏、其华在发、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髓减则发素、时珍曰∶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以火之、凝成血质、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吞入腹、化为症虫、炼服食、使发不白、故本经有自还神化之称。)皂荚水洗净。入罐固。存性。

...更多

新修本草 - 简介


新修本草 唐 苏敬等20余人编写 公元659年

  作者简介:尚志钧,出生于1918年,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医学本草文献的研究。10年来,他依据历代经、史、子、集及各种类书、专书,相互参证,运用独特的考据方法对本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钩沉辑复亡佚的本草14种,撰写专著8种,发表论文180余篇,奠定了我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为我国本草文献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唐·新修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一


  [卷第一] 孔志约序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蛰穴栖巢,感物之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战。饮食伺舋,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盲,期于夭折。暨炎晖纪物,识药石之功;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草木咸得其性,鬼神无所遁情。刳麝犀,驱泄邪恶;飞丹炼石,引纳清和。大庇苍生,普济黔首迈财成,日用不知,于今是赖。歧、和、彭、缓,腾绝轨于前;李、华、张、吴,振英声于后。昔秦政煨燔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二


  [卷第二] 诸病通用药
  案诸药,一种虽主数病,而性理亦有偏着。立方之日,或致疑混,复恐单行径用,赴急抄撮,不必皆得研究。今宜指抄病源所主药名,仍可于此处疗,若欲的寻,亦兼易解。其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知,惟冷热须明。今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者是平,以省于烦注也。其有不入汤酒者,亦条于后也。

  [卷第二\诸病通用药] 疗风通用

  防风(《本经》温)防己(《本经》平,《别录》温)秦艽(《本经》平,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三


  [卷第三] 玉泉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利血脉,疗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轻身长年。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生蓝田山谷,采无时。畏款冬花。蓝田在长安东南,旧出美玉,此当是玉之精华,白者质色明澈,可消之为水,故名玉泉。今人无复的识者,惟通呼为玉尔。张华又云,服玉用蓝田谷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则应神仙,有人临死服五斤,死经三年,其色不变。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葬,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四


  [卷第四] 金屑
  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无时。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及建晋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辟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建、晋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埚,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又高丽、扶南及西域外国成器,金皆炼熟可服。《仙经》以kt、蜜及猪肪、牡荆、酒辈炼饵柔软,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外,医方都无用,当是犹虑其毒害故也。《仙方》名金为太真。

  [卷第四] 银屑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五


  [卷第五] 青琅
  味辛,平,无毒。主身痒,火疮,痈伤,白秃,疥瘙,死肌。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一名石珠,一名青珠。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杀锡毒,得水银良,畏乌鸡骨。此即《蜀都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黄环乃是草,苟取名类,而种族为乖。琅亦是昆山上树名,又《九真经》中太丹名也。此石今亦无用,唯以疗手足逆胪目。化丹之事,未的见其术。〔谨案〕琅,乃有数种色,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且琅五色,其以青者入药为胜,今出州以西乌白蛮中及于阗国也。

...更多

新修本草 - 卷第六


  [卷第六] 青芝
  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山。〔谨案〕不忘强志。

  [卷第六] 赤芝

  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霍山。南岳本是衡山,汉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此则应生衡山也。〔谨案〕安心神。

  [卷第六] 黄芝

...更多
上一页39404142434445464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司守谦
明·杨抡
晋·王叔和
(唐)陆广微
(元)辛文房
明·龚廷贤
清·王德晖
(清)梁章钜
明·谢榛
清·陈芳生
宋·沧洲樵叟
(清)王松
元·鲁明善
清·超永
西秦·圣坚
明·通容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