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本草类-医部

古籍分类-本草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其它本草著作 - 2、海药本草


  [玉石部卷第一] 1.玉屑
  按《异物志》云∶出昆仑。又《淮南子》云∶出钟山。又云蓝田出美玉,燕口出璧玉。味咸,寒,无毒。主消渴,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仙经》云∶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载。又《别宝经》云∶凡石韫玉,但夜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楚记》∶卞和三献玉不鉴,所以遭刖足。后有辨者,映灯验之,方知玉在石内,乃为玉玺,价可重连城也。(《大观》卷三页9,《政和》页82,《纲目》页614)

...更多

其它本草著作 - 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序

  百物与人殊体,而人借以养生却病者,何也?盖天地亦物耳,惟其形体至大,则不能无生。其生人也得其纯,其生动物也得其杂,其生植物也得其偏。顾人之所谓纯者,其初生之体然耳。及其感风寒暑湿之邪,喜怒忧思之扰,而纯者遂漓;漓则气伤,气伤则形败。而物之杂者、偏者,反能以其所得之性补之、救之。圣人知其然也,思救人必先知物。盖气不能违理,形不能违气,视色别味,察声辨奥,权轻重度,长短审形之事也;测时令,详嗜好,分盛衰,别土宜,求气之术也。形气得而性以得。性者,物所生之理也,由是而立本草、制汤剂以
...更多

其它本草著作 - 4、食鉴本草


  序
  新暑乍却。凉风渐至。日长似岁。闷坐无聊。适有友以食鉴本草见投。披阅一通。乃知人生之一饮一食。莫不各有宜忌存焉。若五谷菜蔬。以及瓜果六畜等类。靡不毕具。或食以延年。或食以致疾。或食发寒热。或食消积滞。或补腰补肾。益脾滋阴。或动气动风。损精耗血。种种详明。条条是道。此费氏之一片婆心以济世者也。吾愿摄生者。以有益者就之。无益者违之。庶养生却病。两有裨焉。是为序。

  光绪九年秋七月兰庭逸史

  谷
...更多

其它本草著作 - 5、吴普本草


  [玉石类] 丹砂
  《御览》卷九百八十五

  神农∶甘。黄帝、岐伯∶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朱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

  [玉石类] 云母

  按∶此药参见本书“凝水石”条,《本经》首载此药。

  [玉石类] 玉泉

  《御览》卷九百八十
...更多

神农本草经读 - 神农本草经读


  神农本草经读 清 陈修园

  神农本草经读序

  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及遇危证, 断桅横,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仡仡然书,方具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服之如其言。

  尝以李时珍《纲目》为谫陋者,有《神农本草经注》六卷,
...更多

滇南本草 -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兰茂

  《滇南本草》序

  (据务本节录,参考世、胡本校改)

  余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留心数年,合滇中菜蔬草木种种性情,并着《医门揽要》二卷,以传后世。

  后有学人,切不可贪大利而泯救病之思。凡行医者,合脉理参悟,其应如响,慎之慎之!

  滇南杨林 止庵兰茂撰并识

  《滇南本草》抄本跋

  (据于本节录)

  滇产
...更多

汤液本草 -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元 王好古

  《汤液本草》序一

  世皆知《素问》为医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芳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予集是书,复以《本草》正条,各从三阴三阳十二经为例,仍以主病者为元首,臣佐使应次之,不必如编类者,先玉石、次草木、次虫鱼,以上中下三品为门也。如太阳经当用桂枝汤、麻黄汤,必以麻黄、桂枝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阳明经当用白虎汤,必以石膏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少阳经当用三禁汤,必以柴胡为主
...更多

本草问答 -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 清 唐宗海

  叙

  余自去冬游于粤省,得遇张君伯龙。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习举业,真达人也。其父墨园曾膺张香帅保荐循吏,政治劳心,每生疾 。伯龙以人子须知医寝,馈方书于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时证病象危险,群医无策,伯龙极力救治,顿获安全国手之名,一时腾噪。乃益留心医理。与余邂逅便留讲贯,谓余所着中西各种医书于病源治法,固已详矣。

  而独少本草,未免缺然。余曰:吾所论著已寓药性,且本草业经充拣,何烦再赘?伯龙曰:不然,诸家本草扬厉铺张,几于一药
...更多

本草衍义 - 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 宋 寇宗奭

  《本草衍义》提要

  宋政和中医官通直郎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 撰。晁公武《读书志》、陈直斋《书录解题》皆有着录。政和六年,提举荆武北路常平等事刘亚夫申投尚书省太医学博士李康看详状申,有旨转一官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知解州解县丞寇约镂本印行。宗 里贯无考,以扎付及卷六 石条、菊花水条、卷十三桑寄生条推之,知其曾官杭州、永耀、顺安军等处,由承直郎澧州司户进书转一官而已。宗 以禹锡所修慎微策所续《本草》尚有差失,因参考诸家事实,忝以目验,核以
...更多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本草经解 清 叶桂

  序一

  夫立言者不其难哉。或敷陈繁赜而肯綮无闻。或梗概粗呈而源流俱昧。失则维均。故职详未若职要。而明其当然。又必抉其所以然。正如经籍。汉唐注疏。亦云详矣。宋贤则略名物而穷义理。斯道始朗如星日。今医之本草而有纲目。犹经籍之有注疏也。终身学而未知注疏者众矣。而医之于纲目亦然。畏其繁重记诵维艰也。惊犹河汉。会归不易也。于是乎因陋就简。承讹袭谬。凡然刀圭漫试。自诩良工。与夫坐拥皋比。居然名宿。滔滔皆是。堪一叹也。古吴叶先生儒者也。邃于易而善医。即以易之盈虚消息。通乎剂之
...更多
上一页434445464748495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汪国垣
(意)马可·波罗
战国·墨翟
清·蒋国祚
(南朝宋)范烨 编
唐·史徵
金富轼
陈鸿
唐·司空图
宋·吴聿
宋·蔡襄
宋·元好问
(宋)陈世崇,徐铉著
王夫之
清·董诰
明·高岱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