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 针灸门(一)


卷第一百九十一 针灸门(一)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骨度统论

  论曰凡用针当先明骨节,骨节既定,然后分别经络所在,度以身寸,以明孔穴,为施刺灸,观病所在,或浅或深,若在皮毛,若在血脉,是动者治其气,所生病者治其血。在浮络者取其浮络之血,在筋者以燔针劫刺之,有余则泻,不足则补,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之大体也,然人身骨节之数,三百六十有五,以应一期之日,骨节所在,大小长短,广狭浓薄,或隐或显,有势无势,有体无体,有液无液,皆有定体,实刺法之先务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二 针灸门(二)


卷第一百九十二 针灸门(二)

  [卷第一百九十二] 奇经八脉

  论曰∶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言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奇经有八脉,督脉督于后,任脉任于前,挟任脉者冲脉,能为诸脉之海,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阴阳更相维持,故诸经常调,维脉之外,又有带脉者,束之犹带也,至于两足跷脉,有阴有阳,阳跷得诸太阳之别,阴跷本诸少阴之别,譬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人有奇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三 针灸门(三)


卷第一百九十三 针灸门(三)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咳嗽灸刺法

  内经治咳之法,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以穴考之,各有定处,诸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者,太渊主之,浮肿则治在经渠,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者,太冲主之,浮肿则治在中封,咳而右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动者,太白主之,浮肿则治在商丘,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者,太溪主之,浮肿则治在复溜,咳而心痛,喉仲介介如鲠,甚则咽肿喉痹者,神门主之,浮肿则治在灵道,咳而遗矢者,曲池主之,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四 针灸门(四)


卷第一百九十四 针灸门(四)

  [卷第一百九十四] 治泄痢灸刺法

  泄痢不禁,食不化,小腹痛者,灸丹田,穴在脐下二寸,日灸七壮至百壮止。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泄注五痢,大便脓血重下腹痛,灸小肠俞百壮,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多益善,忌针,又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并治冷痢腹痛,穴在脐下三寸。久泄痢不瘥,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之上陷中,去大趾岐三寸,随年壮,又屈竹,量正当两胯脊上,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第一百九十七 符禁门


卷第一百九十五-第一百九十七 符禁门

  (文略)(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八 神仙服饵门(一)


卷第一百九十八 神仙服饵门(一)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神仙统论

  论曰。嵇康之论养生曰。世或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又曰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天妄,此皆两失,康之大意,以谓神仙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岁,下数百年,可有之耳,夫以康论养生则善矣,而独以神仙为不可学何哉,黄帝之论天真,混元之言道德,皆以虚无为宗,恬为本,至于黄庭内景,金碧参同,其为养生引年之道,皆一道也,而独以神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服饵门(二)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服饵门(二)

  [卷第一百九十九] 神仙去尸虫上

  论曰∶三尸之为害,托阴气以成体,感私欲而致用,凡使人贪声色,嗜货利,喜怒好憎,感于中发于外,至死而不悔者,皆此虫也,是以修真之士,务去三尸,然后服药以求延年,修为之序也,黄庭五脏。论曰∶上士修德以伏之,下士饵药以除之,今具列云。阳书曰∶人之腹中,尽有三尸,为人大害,三尸者,托阴气以成灵,感私欲而致用,邪蕴脏腑,非天机清明至难沉浊者,鲜不易其心矣,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故至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

  [卷第二百] 神仙服气上

  论曰神仙服气之术,古方不载,黄庭内景,玉函隐书,虽有于世,而学人莫得其要,故服气之法,率多口传心授,或食从子至巳,或饮玉池之津,或吐故纳新,导引按跷,或餐日月,或闭所通,大抵气以形载,形以气充,气形充符,自然长久,所谓保其委和,合彼大和者也。赤松子服气序曰∶天道悠长,万品不齐,人生为贵,阴阳同阶,天道坦坦,修之不迷,世何专愚,相随徘徊,生不及踵,性命殒颓,存亡相感,哭泣悲哀,何不服气,与仙同栖,经曰
...更多

回生集 - 简介


  回生集 清·陈杰 公元1644-1911年

  《回生集》两卷,清代医家陈杰辑,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陈氏系清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人,号乐天叟。乎生酷爱医方,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整理医方数百首,分内症、外症、女科、小儿科等四门汇而成是编。所辑医方具有简便验廉特点,曾为缺医少药山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故名《回生集》。

  全书用药简捷平稳,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药取其价廉,方择其易制;且文字通俗易懂,医者或病家皆可
...更多

回生集 - 《回生集》原叙


  从来妙剂,多出仙传,如千金等方,其尤着者也。余素患痰疾,后又左膝寒痛,二十载以来,屡治不瘥。戊申岁恭设乩坛,求治于葛仙翁祖师,乩示云,此膝痛即系积痰所致。幸赐方药,宿疾顿除。嗣凡眷属有恙,即虔祷仙方,无不立效,但祖师因人治病,故所得乩方,未敢广传。惟立愿遍访世间经验良方,无论已刻未刻,汇刊公世。尚恐成方中,或有一时偶验,未可永为准则者,谨求祖师选择,得四百余方,并蒙乩批云。予有一片济世之心,故凡有所求,借乩鸾以示。尔今备有成方,请予选择,予亦欣然。但病有虚实寒热,药有温凉补伐。虚宜温补,实宜泻散。倘视症未明,误投药剂,为害非轻。今...更多
上一页48495051525354555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魏焕
清·王谟
吴兴白云道人
清·周星莲
元·王鹗
清·胡王延
吕抚
清·魏源
明·陆人龙
不肖生
(晋)崔豹
元·觉岸
元·苗大素
(唐)李百药
明·西湖逸士
(清)藍鼎元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