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门(二)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门(二)

  [卷第一百六十一] 产后恶露不断

  论曰产后恶露不断者,盖由脏腑宿有冷滞,气不调和,即产之后。恶露乘虚,不能制约。淋沥不断,久不已,则经血不荣,脐腹坚痛,面色萎黄,气短不足,是其证也。治法宜温补之剂。治产后七八日,恶露下不绝。当归饮方当归(切焙)败酱续断(各一两)芍药(一两一分)生干地黄(焙一两半)竹茹芎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治产后恶露下不绝,败酱饮方败酱当归(切焙)芍药芎(各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门(三)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门(三)

  [卷第一百六十二] 产后中风偏枯

  论曰人之气血,环周一身,无或偏废,产后中风偏枯者,由新产之后,气血俱耗,不能周荣于肌肉,致体或偏虚,风邪乘虚入客于半身,日加痿瘁而为偏枯也。治产后中风偏枯,手足不遂,痿弱无力。天雄散方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炮)白术人参白芷细辛(去苗三分)麻黄(去归(切焙一两半)防风(上一十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弛缓,疼痛无力。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门(四)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门(四)

  [卷第一百六十三] 产后腰痛

  论曰产后肾气不足,或恶露所出未尽,遇风寒客搏,皆令气脉凝滞,留注于腰,邪正相击,故令腰痛。治产后腰痛沉重。芎汤方芎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当归(切焙)萆(锉)桂(去粗皮)桃仁(汤去皮尖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产后气血凝滞,腰重痛。芍药汤方赤芍药延胡索当归(切炒)枳壳(去瓤麸炒)牛膝(去苗酒浸炒)石斛(去根)附上七味,锉如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门(五)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门(五)

  [卷第一百六十四] 产后咳嗽

  论曰内经谓五气所病,在肺为咳,产后脏腑俱弱,风寒乘虚而客于肺,肺为华盖,位处于上,其俞在背,外合皮毛,寒气客之,则先乘于肺,肺感微寒,故为咳嗽。治产后咳嗽,痰壅烦闷。百部汤方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上七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治产后咳嗽痰盛,头目不利。皂荚丸方皂荚(七挺不者水浸取汁滤去滓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门(六)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门(六)

  [卷第一百六十五] 产后下痢

  论曰冷热不调,则水谷之精不化,不化则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客,故为痢也。妇人则治产后赤白痢,脐腹撮痛。当归汤方当归(切炒)犀角屑黄芩(去黑心各一两)黄连(去须二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治产后冷热痢腹痛。驻车丸方干姜(二两微炮)黄连(去须六两)阿胶(炒别为末)当归(锉各三两)上四味,除胶外,捣罗为末,用多年陈醋,消胶令熔,和为丸,并手丸如梧桐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门(七)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门(七)

  [卷第一百六十六] 产后大小便不通

  论曰内经谓大肠与膀胱。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妇人大小肠,本挟热者,即产之后,血气暴竭,津液内涸,燥热相搏,大小肠秘涩,不能传导,故大小便俱不通也。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茯苓丸方赤茯苓(去黑皮)赤芍药当归(切焙)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白术(锉炒)火麻上八味,捣罗七味为末,与麻仁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茅根汤下,以利为度。治产后风气壅结,大小便不通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门(一)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门(一)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小儿统论

  论曰小儿初生,气体稚弱,肤革不能自充,手足不能自卫,保护鞠育,盖有所待,自受气至于胚胎,由血脉至于形体,以至筋骨毛发腑脏百神,渐有所就而后有生,盖未生之初,禀受本于父母,既生之后,断脐洗浴,择乳襁褓,皆有常法,谨守其法,无所违误,犹或胎气禀受生之时助之疾得湿调

  [卷第一百六十七] 小儿初受气法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门(二)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门(二)

  [卷第一百六十八] 小儿温壮

  论曰足阳明胃之经,主于肌肉,若小儿胃有伏热,或挟宿寒,皆令胃中不和,其气蒸郁发于肌肉,故令儿体热多睡,名曰温壮,其证大便黄而恶臭者,有伏热也,利下乃愈,若便白而醋臭者,有宿滞也,当微利损谷乃愈,古法去伏热,则用龙胆汤,去宿滞,则用紫霜丸,当仿其法而治之。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者,若已能进哺。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客忤气,并诸惊痫,悉治,十岁以下小儿,皆服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门(三)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门(三)

  [卷第一百六十九] 小儿疮疹

  论曰小儿禀受纯阳,腑脏蕴热,自内出外,随气熏蒸,散于荣卫肌肉之间,留连肉腠,或因如蚊出脓小然亦须详审,若大便已利,或疮已出者,皆不可疏,亦不可汗,若发其表,则疮孔开泄,更增斑烂,仓公扁鹊常用油剂草剂,其法最妙,大率汤剂之用,所以透肌和里,开通中外,使疹毒通快,不致壅瘀,去其邪毒,乃得痊瘥,然食乳婴孩,与童儿疮疹,治法不同,婴孩之病,唯宜调节乳母,令气血清和,乳汁通利,最为要法,若初断乳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门(四)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门(四)

  [卷第一百七十] 小儿慢惊风

  论曰小儿慢惊者,痫病发于阴也,由在胎时,禀受不足,心气虚弱,外中风邪,入于腑脏,其发则手足螈,头目摇动,牙关噤紧,神情如醉,休作有时,潮搐不定者,谓之阴痫,其治疗也,外以灸法,内以药饵,临机制变,可谓上工,若证见息高鱼口泄汗遗尿者,皆所不治。治小儿慢惊体热,忽发吐逆,夜多啼叫,或泄或秘,变成慢惊,或为疳疾,定搐搦,坠痰涎,镇心疗疳。如圣青金丸方龙脑(一钱)香墨(一钱半)使君子(两枚面裹慢
...更多
上一页45464748495051525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谢泰阶
陈·真谛
元·程端礼
南朝宋·陆修静
隋·费长房
清·夏敬观
汉·孔鲋
汉·京房
南北朝·陶弘景
宋·胡仔
清·陈其瑞
唐·韩鄂
元·朱丹溪
张贺芳
(宋)刘敞
(宋)岳珂(繁体)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