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门(十五)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门(十五)

  [卷第一百八十一] 小儿语迟

  论曰心为言,肝为语,其经属手少阴足厥阴。其气上通于舌,舌者声之机,若禀受之初。母怀惊怖,则子之心火不足,而肝木弱,故令机关不利,气不宣扬而语迟。甚者有经数岁不能言者。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语迟。芍药汤方赤芍药(一两)黄(锉三分)犀角(镑)槟榔(锉)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不计时候,加减温服。治小儿诸病后,六七岁不能语。鸡头丸方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门(十六)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门(十六)

  [卷第一百八十二] 小儿诸丹

  论曰风热发丹,古方谓小儿得之最忌,以其气血未定,肌肤柔脆。无以胜悍毒故也,是以诸丹不同,其发无定处,俗又谓之溜。流走经络,散发肌表,如涂丹之赤,有法可,泄去毒瓦斯,不尔,则丹毒入腹近心即死,但初发于心头者,不可尔。治小儿丹毒,赤肿壮热,百治不瘥者。蓝青汤方干蓝青(二两)凝水石(碎)石膏(研)山栀子仁(各一两半)柴胡(去苗)犀角(镑)黄芩(去黑心)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甘草(炙锉)赤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三 乳石发动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三 乳石发动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乳石发动统论

  论曰内经谓石药性悍,非缓心和人不可服。夫圣人垂训深矣,世之服乳石者。至于轻生伤性,恃毫发所得,不戒夫毒烈之过。夭于中道,十有七八,夫岂知大冶范形。精全神固,和理均足,初无加损也,能者养以取福。则全生尽年,若乃情窦一开,嗜欲滋甚。方且资刚暴勇猛之剂。以蕲补养,积之畎浍,泄之尾闾,果何所赖耶,说者乃以益气补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延年益寿,利人如此其多,谓不可不食,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动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动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身体肿

  论曰石发而身体肿者,以食饮过温,不能劳动,致热气蓄壅于肌肉,不得宣散故也。亦有外感风湿,内有停水,与石势相搏,其气滞塞致浮肿者,然食饮过温,不自劳动,其为肿也。但体热虚肿而已,若风湿停水而发肿,则必心中烦满,小便涩,不可不辨也。治乳石发热肿,初觉壅宜服。升麻汤方升麻大黄(锉碎微炒)黄芩(去黑心)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二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一两)上七味,粗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补益统论

  论曰黄帝难经曰,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此损之为病也。又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补益之大法也,夫人之血气。与天地同流,不能无盈虚也。有盈虚矣,不能无损益也。治疗之宜,损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益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益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六] 补虚益血

  论曰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和平,诸疾不生。一或衰弱,则有偏阴偏阳之疾,故虚损之人。营血不足,津液涸少,不能充养,肌肉枯槁。髭发黄瘁,手足多寒,面颜少色,补虚治法,当加以益血之剂。治脚腰,通九窍,利三焦,及治五劳七伤,诸风冷气,安和五脏,益血补虚。灵宿丹方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末五两)覆盆子(三两酒浸焙)槟榔(煨)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天麻(酒浸锉焙)熟干地黄(酒浸三日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益门(三)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益门(三)

  [卷第一百八十七] 补虚进饮食

  论曰脾播百物气泽,以埤诸脏腑者也,真气强盛,则可以腐熟水谷,播诸脏腑,滋养营卫,充实肌肤,若中下气虚,内生寒冷,阳气不足,则不能腐熟水谷,故虚而不嗜食,当补虚以助其阳气也。治脾肾虚冷,不思饮食。芜荑丸方芜荑(炒六两)乌梅肉(炒二两)黄连(去须半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五两)补骨脂(炒)肉苁蓉(酒浸切焙)巴戟天(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脐)鹿茸(去毛酥炙)陈橘皮(去白切焙各四两)上一十味。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八 食治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八 食治门(一)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食治统论

  论曰天产动物,地产植物,阴阳禀贷,气味浑全,饮和食德,节适而无过,则入于口,达于脾胃,入于鼻,藏于心肺,气味相成,神乃自生,平居暇日,赖以安平者,兼足于此,一有疾,资以治疗者,十去其九,全生永年,岂不有余裕哉,是以别五肉五果五菜,必先之五谷,以夫生生不穷,莫如五谷为种之美也,辨为益为助为充,必先之为养,以夫五物所养,皆欲其充实之美也,非特如此,精顺五气以为灵,若食气相恶,则为伤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门(二)

  [卷第一百八十九] 食治腰痛

  治腰背痛,骨髓虚,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生地黄鸡方生地黄(八两)饴糖(五两)乌鸡(一只)上三味。先将鸡去毛及肠脏,细切地黄,与糖相和,纳鸡腹中,铜器贮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药成,取食之,勿用盐醋,食肉尽,即饮铜器中药汁。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食羊蜜方熟羊脂熟牛髓白蜜熟猪脂(各五两)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两)上六味。先以猪羊脂煎一沸,次下牛髓,又煎一沸,次下白
...更多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门(三)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门(三)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妇人血气

  治妇人血气不调。地黄粥方生地黄(汁二合)粟米(一合)粳米(一合)诃黎勒(炮去核为末半两)盐花(少许)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二米将熟,次入诃黎勒末地黄汁盐花搅匀,煮令稀稠得所,分二服。治妇人腹胁血癖气痛,冲头面,呕吐酸水,四肢烦热,腹胀。白术猪肚粥方白术(二两)槟榔(一枚)生姜(切炒一两半)上三味粗捣筛,以猪肚一枚,治如食法,去涎滑,纳药于肚中缝口,以水七升,煮肚令熟,取汁入粳米及五味同
...更多
上一页47484950515253545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战国·尉缭
唐·李吉甫
宋·孟珙
武汉臣
(清)鄭用錫
(宋)司马光
清·黄凯钧
宋·鲁訔
老子
清·林枫
(明)楊英
宋·胡寅
(北宋)薛居正 等
(宋)钱易著
(明)陆容撰
梁·任昉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