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卫生易简方 - 卷之十一


  [卷之十一(妇人)] 经候不调
  治血脉不调用苦益菜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或艾、醋汤调服。治月水不利用醍醐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治经血不止用五灵脂末炒令烟尽,每服二钱,当归二片,酒一盏,煎六分,去滓,热服。治月水不通用浓朴三两,水三升,煎一升,为三服,空心,不过三四剂瘥。又方用鼠粪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治月信不调用阿胶炒成珠,为末,酒调一钱服。又方用香附子炒黄,为末。每服一钱,醋少许,陈米汤调下。治经脉不通用巴豆去油如绿豆大三丸,以乌金石末一钱,调汤送下即通。年小者,丸如菜又方用皂
...更多

卫生易简方 - 卷之十二


  [卷之十二(小儿)] 儿初生

  治小儿初生用甘草一指节长炙透、锉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指头缠绵蘸汁,点儿口中约一蚬壳,吐出胸中恶汁,待其饥渴更与之。若两服不吐,尽一合止,则儿智能无病。又方初生时即用猪胆一枚,以水七升,煎取四升,澄清浴儿,令长大及终身永无疮疥。治初生儿至十日口噤用牛黄少许研细,以淡竹沥调一字灌之,更以猪乳点口中,即瘥。治小儿初生三日,去惊邪,避恶气用牛黄大豆许,细研,以赤蜜如酸枣许,共研匀,以棉蘸之与吮,一日令尽。治儿生七日,助谷神以导达肠胃用粟米研烂,煮粥饮
...更多

卫生易简方 - 附录


  [附录] 服药忌例

  凡药内有术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饴糖、羊肉;有藜芦勿食狸肉;有黄连、橘梗勿食猪肉;有地黄勿食芜荑;有细辛勿食生菜;有巴豆勿食芦笋羹及野猪肉;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有甘草勿食菘菜、海藻;有牡丹勿食生胡荽;有商陆勿食犬肉;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有鳖甲勿食苋菜;有茯苓勿食醋物;有有黄精勿食梅实。凡服一切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腥臊等物。凡服药通忌见死尸及产妇厌秽事。凡服药病在胸膈以上者
...更多

博济方 - 简介


  博济方 宋·庆历七年 王衮 公元1047年

  内容提要:《博济方》又名《王氏博济方》,宋·王衮编撰,约成书于庆历七年(1047年)。

  全书共五卷。卷一分伤寒、风证、劳证、血证等五类;卷二分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三焦总治、诸气等七类;卷三分目疾、齿须发、眩晕等十三类;卷四分胎产、经气杂证等四类;卷五分疮科、伤折、丹药、修制药法四类。全书共分三十三类,载方三百五十余首。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医方。书中之方系王氏所搜集的
...更多

博济方 - 细目



博济方内容细目

提要

原序

自序

[卷一\伤寒] 人参煮散

[卷一\伤寒] 金沸草散

[卷一\伤寒] 石膏散

[卷一\伤寒] 太一散

...更多

博济方 - 提要


  博济方五卷,宋王衮撰。衮,太原人。其仕履未详,惟郎简原序,称其尝为钱塘酒官而已。此书诸家书目皆着于录,惟宋史艺文志,陈振孙书录解题,俱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五卷。稍有不同,盖三五字形相近,传写者有一讹也,公武又称,衮于庆历间,因官滑台,暇日出家藏七十余万。择其善者,为此书。名医云∶其方用之无不效,如草还丹、治大风、太乙丹、治鬼胎、尤奇验。今案衮自序有云,kt侍家君之任滑台,道次得疾,遇医之庸者又言公武辑编比,奇效夏姬妄不。...更多

博济方 - 原序


  大钧播物,融结而为万类,其最灵最贵者惟人,人之所禀,贤不肖虽异,然莫不自重其性命,所不免者疾苦也。古之君子居位行道,曷尝不以周人之急,除民之瘼为心哉,人而无食乎,可赈而饱之也,人而无衣乎,可解而温之也,至于一脉内溃,五管生舋,瞀乱,号呼楚毒,謦咳间有不可生之意。当是时,非妙诊灵剂,可以起废保命,则虽有金玉其室,骨肉环其前,割慈忍爱,痛心疾首,又何补救哉。予历宦不啻数十载,或遘奇杰,或韬巾衍,所得方录,较然神异者,用以济人。至今未尝少懈,居常患不能家至户晓,使天下之人,皆获其利。以是汲汲然有不足者,今春钱塘酒官王君惠然见过,出方书三...更多

博济方 - 自序


  天地之间,营运而生成者,非五行乎,人禀五行之秀而生,故具之于形,禀之于气也,其在天则四时六气运乎外。一失其道,则为灾为焉,其在人,则五味七情攻乎内,一失其理,则为疾为疹焉,时候乖,有德者和之,疾疹生,善医者治之。盖医之兴,其来浸久,轩后着之于书,周礼明列其职,皆所以重人命也。然人之疾状多端,医道又不可一涂取也。方书药录,其数实繁,故自姬汉而下,沿及于今,虽巨贤博识,编联周施者甚众,然不能盛行于世,何也,亦非采择不精。治疗无准,盖明其术者,即深秘其隐要,昧于道者,乃不详其证候,迨乎临用,有误十全。衮kt侍家君之任滑台,道次得疾,遇医...更多

博济方 - 卷一


  [卷一\伤寒] 人参煮散
  治内伤寒冷、外伤寒气、呕吐烦热、头疼、身不疼、及气虚伤寒。人参(一两)白术(三分)陈橘皮(去白)干姜(炮)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枳壳(各半两)芍药(三分)蛮姜(一分,圣济总录作高良姜上九味同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五片,枣二枚,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服,再以稀粥助之,汗出瘥。

  [卷一\伤寒] 金沸草散

  治伤寒壮热、风气壅盛、头目心胸不利,妇人血风朝发、丈夫风气上攻,状如中脘有
...更多

博济方 - 卷二


  [卷二\上焦证] 人参荆芥散
  治上焦壅滞,头目昏眩,涕唾稠粘,心胸烦满。人参柴胡(去苗)羌活荆芥旋复花甘菊桑白皮(各等分。上七味,同杵为丸,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临卧温服。

  [卷二\上焦证] 利膈散

  治上焦风壅,多患咽喉,胸膈不利。荆芥穗子(青干净好者)鼠粘子(各一两)甘草(三分,炮过)白丑(二两,炒令香熟。)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点,兼治风牙痛,以三末入川椒一粒,盐二钱,煎热,热含,冷
...更多
上一页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张君房
宋·陈瓘
(清)多隆阿
元·汤垕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清·黄任
宋·陈朴
元魏·毗目智仙
(宋)陈希夷
元·范德机
(元)张昱撰
(清)赘漫野叟 撰
(宋)李纲
(宋)曾巩撰
宋·周去非
宋·陆九韶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