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千金翼方 - 卷第十八·杂病上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

  [卷第十八·杂病上\霍乱第一] 理中丸

  主霍乱临时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炙,各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一两;吐痢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枣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十九·杂病中


  [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葵根汤

  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甘草(炙,各二两)黄连(一升)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茯苓汤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杂病下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方二十七首论一首

  阿魏药主一切尸疰、恶气疗人,有亲近死尸,恶气入腹,终身不愈,遂至死亡,医所不疗,亦主一切疰神效方∶ 阿魏药(三两,碎之如麻子大)上一味,以馄饨面裹半两,熟煮吞之,日三服之,服满二七日永瘥。忌五辛油面,生冷酢滑,以酒服之即瘥。

  [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 玉壶方

  主万病皆用之。雄黄(二两)八角附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一·万病


  [卷第二十一·万病] 总疗万病第一

  论曰∶后生志学人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所以悯其如此,忘寝与食,讨幽探微,辑缀成部,以贻未悟,有能善斯一卷,足为大医。凡膈上冷、少腹满、肠鸣、膀胱有气、冷利者,当加利药,服讫当利出泔淀青黄水青泥,轻者一两度加利药去病即止;重者五六度,加利药得日三频大利,方得尽其根源,病乃永愈。其利法至已时以来两行、三行即定,亦自如旧,终不成利病也。凡病在上膈,久冷痰积聚疝瘕症结宿食坚块咳逆上气等固病,终日吐唾、逆气上冲胸胁及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二·飞炼


  [卷第二十二·飞炼]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

  方六首

  炼钟乳法∶ 钟乳无问浓薄,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惟黄赤二色不堪用。一斤置金银器中,可镇心益气,无者用瓷器亦得。大铛中着水,置乳器于水令没煮之。常令如鱼眼沸。水减更添,若薄乳三日三夜,若雁齿及浓肥乳管者七日七夜。俟乳色变黄白即熟,如疑生,更煮满十日为佳。煮讫出金银器,其铛内水尽黄浊,弃之勿令人服,若服此水,便戟人咽喉,伤人肝肺,令人头疼又令人下利。有犯者,啖猪肉即止。弃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九江黄父相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之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歧伯曰∶经脉流行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痈疽发背第一

  方九首

  凡发背及痈疽肿,已溃、未溃方∶ 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便减,决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瘥。痈肿发背肿并诸毒肿方∶ 榆白皮栝蒌(各五两)妇人月布洗取汁胡燕窠土鼠土(各十两)上五味,捣和作泥封之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五·色脉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

  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故曰∶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见于面部,所以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决生死,定狐疑。故立候气之法冠其篇首焉。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黄;肺受病色白;肾受病色黑。(皆先视于本色。)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疗,至夏愈。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冬,面色黑,目色青,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论曰∶安康公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嘱随征士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尔后缙绅之士,多写权图,略遍华裔,正观中入为少腑,奉敕修《明堂》,与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等,校定经图,于后以所作呈示。甄权曰∶人有七尺之躯,脏腑包其内,皮
...更多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
  五十一法

  治眼目法∶ 攒竹,主目视不明,ktkt目中热痛及,针入一分,留二呼,泻三吸,徐徐出之。忌灸。宜出血涂盐。肤翳白膜覆瞳仁,目暗及眯,雀目冷泪,目视不明,肉出,皆针睛明,入一分半,留三呼,泻五吸。冷者先补后泻,复补之。雀目者,可久留十吸,然后速出。视眼不正,口目,面动叶叶然,眼赤痛,目ktkt,冷热泪,目睑赤,皆针承泣。在目下七分匡骨中,当瞳子直下陷中,入二分半,得气即泻,忌灸。目暗不明,针中渚,入二分,
...更多
上一页62636465666768697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郦琥
唐·张文成
清·徐寿兹
宋·王贵学
清·戴震
清·冯泌
清·杨守敬
黄南丁
宋·王令
明·周嘉胄
(宋)赵彦卫撰
清·凌廷堪
钱泳
明·张三丰
宋·胡仔
宋·魏泰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