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古籍分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丛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元史 - 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铁失者,当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为太医院使。未逾月,特命领中都威卫指挥使。明年,改元至治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集。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有珍珠燕服之赐。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英宗尝御鹿顶殿,谓铁失曰:“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既而又命领左右阿速卫。冬十月,英宗亲祀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  明年冬十月,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脱脱以疾请于朝,未得旨辄去职,铁失奏罢之,杖六十七,谪居云南。治书侍御史锁南,铁木迭...更多

元史 - 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


  ○高丽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入元,太祖十一年,契丹人金山、元帅六哥等领众九万余窜入其国。十二年九月,攻拔江东
...更多

元史 - 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


  ○安南

  安南国,古交趾也。秦并天下,置桂林、南海、象郡。秦亡,南海尉赵佗击并之。汉置九郡,交趾居其一。后女子征侧叛,遣马援平之,立铜柱为汉界。唐始分岭南为东、西二道,置节度,立五筦,安南隶焉。宋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其子琏亦为王,传三世为李公蕴所夺,即封公蕴为王。李氏传八世至昊旵,陈日煚为昊旵婿,遂有其国。

  元宪宗三年癸丑,兀良合台从世祖平大理。世祖还,留兀良合台攻诸夷之未附者。七年丁巳十一月,兀良合台兵次交趾北,先遣使二人往谕之,不返,乃遣彻彻都等各将千人,分道进兵,抵安南京北洮
...更多

元史 - 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缅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何种。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远者,又不知其方几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庐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盖腾译而后通也。  世祖至元八年,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遣乞?脱因等使缅国,招谕其主内附。四月,乞?脱因等导其使价博来,以闻。十年二月,遣勘马剌失里、乞?脱因等使其国,持诏谕之曰:“间者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差乞?脱因导王国使价博诣京师,且言向至王国,但见其臣下,未尝见王,又欲观吾大国舍利。朕矜悯远来,即使来使觐见,又令纵观舍利。益询其所来,乃知王有内附...更多

元史 - ●纂修元史凡例


  一、本纪

  按两汉本纪,事实与言辞并载,兼有《书》、《春秋》之义。及唐本纪,则书法严谨,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纪准两汉史。

  一、志

  按历代史志,为法间有不同。至唐志,则悉以事实组织成篇,考核之际,学者惮之。惟近代《宋史》所志,条分件列,览者易见。今修《元史》,志准《宋史》。

  一、表

  按汉、唐史表所载为详,而《三国志》、《五代史》则无之。唯辽、金史据所可考者作表,不计详略。今修《元史》,表准辽、金
...更多

元史 - ●校 勘 記


〔 一 〕   惟 〔 一 〕 蒙 古 軍   據 元 文 類 卷四 一 經 世 大 典 序 錄 征 伐 補 。 新 元 史 已 校 。

〔 二 〕   ( 玄 ) 〔 袁 〕 世 安   道 光 本與 元 文 類 卷 四 一 經 世 大 典 序 錄 征 伐 合 , 從 改 。

〔 三 〕   鎮 西 平 緬 麗 川 等 路 宣 慰 司 宣撫 司   按 本 書 卷 六 一 地 理 志 , 鎮 西 、 平 緬 、 麓 川 等 路 隸金 齒 等 處 宣 撫 司 , 卷 一 三 三 怯 烈
...更多

元史 - ●進 元 史 表


    銀 青 榮 祿 大 夫 、 上 柱 國 、 錄 軍 國 重 事 、 中 書 左 丞 相兼 太 子 少 師 、 宣 國 公 臣 李 善 長 等 言 :

    伏 以 紀 一 代 以 為 書 , 史 法 相 沿 於 遷 、 固 ; 考 前 王之 成 憲 , 周 家 有 監 於 夏 、 殷 。 蓋 因 已 往 之 廢 興 , 用 作 將來 之 法 戒 。 惟 元 氏 之 有 國 , 本 朔 漠 以 造 家 。 事 兵 戈 而 爭強 , 并 部 落 者 十 世 ; 逐 水 草 而 為 食 , 擅 雄 長 於
...更多

元史 - ●宋 濂 目 錄 後 記


    洪 武 元 年 秋 八 月 , 上 既 平 定 朔 方 , 九 州 攸 同 , 而 金匱 之 書 , 悉 入 於 祕 府 。 冬 十 有 二 月 , 乃 詔 儒 臣 , 發 其 所藏 , 纂 修 元 史 , 以 成 一 代 之 典 , 而 臣 濂 、 臣 禕 實 為 之 總裁 。 明 年 春 二 月 丙 寅 開 局 , 至 秋 八 月 癸 酉 書 成 , 紀 凡 三十 有 七 卷 , 志 五 十 有 三 卷 , 表 六 卷 , 傳 六 十 有 三 卷 。 丞相 、 宣 國 公 臣 善 長 率 同 列 表 上 , 已 經 御 覽...更多

隋书 - 隋书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

  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各朝史。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着手编撰,但历时数年,没有成书。六二九年(贞观三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纪知其务」,並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六三六年(贞观十年),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当时「五代史」尚未有志。六四一年(贞观十五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史志。初由令
...更多

隋书 - 卷一帝纪第一 高祖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  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兒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更多
上一页89909192939495969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张九垓
明·吴承恩
苏曼殊
清·天休子
明·沈采
宋·毛幵
明·陈霆
汉·张仲景
(明)余邵鱼
明·陆西星
坐花散人
元·陆道和
清·李宝嘉
清·魏谦升
(清)唐芸洲
烟水散人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