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古籍分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丛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隋书 -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易》以八卦定吉凶,则庖牺所以称圣也。《书》以九畴论休咎,则大禹所以为明也。《春秋》以灾祥验行事,则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废兴,则甘、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兆可得而言,妖讹之占所以征验。夫神则阴阳不测,天则欲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汉时有伏生、董仲舒、京房、刘向之伦,能言灾异,顾盼六经,有足观者。刘向曰:“君道得则和气应,休征生。君道违则乖气应,咎征发。”夫天有七曜,地有五行。五事愆违则天地见异,况于日月星辰乎?

  况于水火金木土乎?若梁武之降号伽蓝,齐文宣之盘游市里,陈则蒋山之鸟呼曰“奈何”,
...更多

隋书 -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五行下


  《洪范五行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知。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羽虫之孽。故有羊祸,故有目疾,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常燠后齐天保八年三月,大热,人或?曷死。刘向《五行传》曰:“视不明,用近习,贤者不进,不肖不退,百职废坏,庶事不从,其过在政教舒缓。”时帝狂躁、荒淫无度之应。

  草妖高祖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余,具体人状,呼声遂绝。盖草妖也。视不明之咎。时晋王阴有夺宗之计,谄事亲要,以求
...更多

隋书 -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食货


  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人,总土地所生,料山泽之利,式遵行令,敬授人时,农商趣向,各本事业。《书》称懋迁有无,言谷货流通,咸得其所者也。《周官》太府掌九贡九赋之法,王之经用,各有等差。所谓取之以道,用之有节,故能养百官之拯,勖战士之功,救天灾,服方外,活国安人之大经也。爰自轩、顼,至于尧、舜,皆因其所利而劝之,因其所欲而化之。不夺其时,不穷其力,轻其征,薄其赋,此五帝三皇不易之教也。古语曰:“善为人者,爱其力而成其财。”若使之不以道,敛之如不及,财尽则怨,力尽则叛。昔禹制九等而康歌兴,周人十一而颂声作。于是东周迁洛,诸侯不轨,鲁宣...更多

隋书 - 卷二十五志第二十 刑法


  夫刑者,制死生之命,详善恶之源,翦乱除暴,禁人为非者也。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仁恩以为情性,礼义以为纲纪,养化以为本,明刑以为助。上有道,刑之而无刑;上无道,杀之而不胜也。《记》曰:“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人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人有遁心。”而始乎劝善,终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罚。至于时逢交泰,政称忠厚,美化与车轨攸同,至仁与嘉祥间出,岁布平典,年垂简宪。昭然如日月,望之者不迷,旷乎如大路,行之者不惑。  刑者甲兵焉,鈇钺焉...更多

隋书 - 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既陈,贵贱位矣。”是以圣人法乾坤以作则,因卑高以垂教,设官分职,锡珪胙土。由近以制远,自中以统外。内则公卿大夫士,外则公侯伯子男。咸所以协和万邦,平章百姓,允厘庶绩,式叙彝伦。

  其由来尚矣。然古今异制,文质殊途。或以龙表官,或以云纪职。放勋即分命四子,重华乃爰置九官,夏倍于虞,殷倍于夏,周监二代,沿革不同。其道既文,置官弥广。逮于战国,戎马交驰,虽时有变革,然犹承周制。秦始皇废先王之典,焚百家之言,创立朝仪,事不师古,始罢封侯之制,立郡县之官。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
...更多

隋书 - 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三师、二大、三公府,三门,当中开黄閤,设内屏。各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录事,功曹,记室、户曹、金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事,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参军,兼左户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督护等员。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三公下次有仪同三司。加开府者,亦置长史已下官属,而减记室、仓、城局、田、水、铠、士等七曹,各一...更多

隋书 - 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

  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尚书省,事无不总
...更多

隋书 - 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移都,改曰豫州。东面三门,北曰上春,中曰建阳,南曰永通。南面二门,东曰长夏,正南曰建国。里一百三,市三。三年改为郡,置尹。统县十八,户二十万二千二百三十。

  河南带郡。有关官。有郏山。有瀍水。洛阳有汉已来旧都。后魏置司州,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炀帝即位,废省。置河南县,东魏迁鄴,改为宜迁县。后周复曰河南。大业元年徙入新都。又东魏置洛阳郡、
...更多

隋书 -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彭城郡旧置徐州,后齐置东南道行台,后周立总管府。开皇七年行台废,大业四年府废。统县十一,户一十三万二百三十二。  彭城旧置郡,后周并沛及南阳平二郡入。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有吕梁山、徐山。蕲梁置蕲郡。后齐置仁州,又析置龙亢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  谷阳后齐置谷阳郡,开皇初郡废。又有巳吾、义城二县,后齐并以为临淮县,大业初并入焉。沛留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有微山、黄山。丰萧旧置沛郡,后齐废为承高县。开皇六年改为龙城,十八年改为临沛,大业初改曰萧。有相山。滕旧曰蕃,置蕃郡。后齐废。开皇十六年改曰滕县。兰陵旧曰承,置兰陵郡。开...更多

隋书 -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 经籍一(经)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故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中庸则可久,通变则可大。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其为用大矣,随时之义深矣,言无得...更多
上一页929394959697989910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蔡邕
清·朱祖谋
清·李玉
(宋)劉蒙
宋·葛立方
明·杨升庵
唐·李义府
明·金堡
宋·赵佶
沈尹默
宋·周必大
(清)钱塘袁枚子才
宋·张敦頥
后晋·刘昫等
宋·刘蒙
(清)李希圣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