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藏外-佛部

古籍分类-藏外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憨山老人梦游集 - 第5部分



  侯生贫压夷门客。执辔何人过其宅。独有丹青思入神。风流足可称痴绝。一室悬罄冰雪清。烟云时向毛孔生。空中麋鹿时时走。暗里山灵夜夜惊。昼长闭户门却扫。梁肉不足烟霞饱。含濡墨汁当醍醐。时人却怪形容好。频年甲子六六支。居间一半常苦饥。尺布斗粟博美酒。清泉白石令人嗤。有时独向街头立。见人未语先羞涩。都言穷骨软如泥。谁信刚肠劲似铁。三江五湖波浩荡。千岩万壑争奇状。闲披绢素淡挥毫。一齐撮在眉尖上。入山寻讨橛木株。松下一见欢相呼。吃茶只恨千钟少。问法从来半字无。老失肚大舌头长。吞吐万里明月光。星辰散落无收拾。君堪与我为奚囊。留君且向
...更多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 -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

  释迦文佛说大般若经六百卷。外有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其金刚般若经。前后凡六译。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即此本。以其盛行于世也。后魏流支译。陈真帝译。隋笈多译。唐元奘所译。在大般若经内。第五百七十七卷。其次净义译。所译之经。具在藏经内。教传震旦。···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

  看经警文

  旃陀罗引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序)
...更多

御制神僧传 - 第1部分



御制神僧传明明成祖

  御制神僧传序

  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翻阅。釆辑其传。总为九卷。使观者不必用力于搜求。一览而尽得之。如入宝藏而众美毕举。遂用刻梓以传。昭著其迹于天地间。使人皆知神僧之所以为神者有可征矣。用书此于编首。概见其大意云尔。

  永乐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神僧传卷第一<
...更多

御制神僧传 - 第2部分



       

       

  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翻阅。釆辑其传。总为九卷。使观者不必用力于搜求。一览而尽得之。如入宝藏而众美毕举。遂用刻梓以传。昭著其迹于天地间。使人皆知神僧之所以为神者有可征矣。用书此于编首。概见其大意云尔。

  永乐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神僧传卷第一

  
...更多

寄禅和尚行述 - 寄禅和尚行述



  寄禅和尚行述  (清)冯毓孥撰

  师讳敬安,字寄禅,本湖南湘潭黄氏子,父曰宣杏,母胡太君,奉观音大士甚虔,梦兰而生师,时前清咸丰元年十二月三日也。方髫龄时,即屏弃腥味,随母拜月,喜闻人谈仙佛事。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师方就塾师受《论语》,未卒业,家贫,与弟子成俱废读,为田家牧牛;然常携书自课。同治七年春,驱牛出郊,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从东林师祝发,时师年十八。未几,徙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闻岐山恒志和尚,倡教外别传之旨,冒雪往参,志公命司行堂,兼执饲
...更多

安士全书 - 安士全书



安士全书(清)周安士著

读书须知

  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敬呈读法十条,祈鉴愚诚。

  (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

  (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周公安
...更多

学菩萨戒法 - 学菩萨戒法



学菩萨戒法

  明菩萨戒弟子古吴智旭述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经行法。总出十意。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赞礼归依。六悔除恶罪。七启白请证。八正诵戒经。九发誓礼佛。十发愿回向。

一严道场

  住于静室。设卢舍那像。或释迦像。或但画像亦得。然须有佛像。不得单供菩萨像也。悬幡然灯。香华饮食以用供养。或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三年。昼夜六时。勤而行之。若不能日日设供。初日决不可阙。或见好相为
...更多

妙法莲华经纶贯 -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所有法味。不出藏通别圆等四种。所有化仪。不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且据此番八相成道。说法四十九年。畧为五时。初坐菩提道场。为大根众生说大乘法。名第一华严时。于化仪为顿。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又如从牛出乳。于化法为圆兼别。圆被界外利根。别被界外钝根。此则小机绝分。不见不闻。所以不动寂场。而游鹿苑
...更多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 第1部分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一)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

  序品第一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二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

  方便品第二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四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或问
...更多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 第2部分



   (丑)今初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

  三千大千山川溪谷土地。举能生无差也。卉木丛林药草。举所生差别也。三千大千。譬众生世间。众生无别法。依于五阴和合而立其名。三千大千亦无别法。依于山川溪谷土地而立其名。山譬色阴。显而可见。川譬受阴。水流盈涸。溪譬想阴。屈曲晦明。谷譬行阴。幽隐难见。土地譬识阴。通为所依。如此五阴。皆为一切习因习果所依。犹彼山川溪谷土地。皆为一切草木种子根茎枝叶所依也。卉者。草之总名。木者。树之
...更多
上一页234567891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法琳
宋·吴仁杰
(宋)吕本中撰
元·王重阳
宋·史能之
清·江考卿
明·钱椿年
(宋)曾敏行著;朱杰人标校
邗上蒙人
清·俞蛟
馬非百
明·释智旭
明·杨尔增
清·杨景淐
明·王大纶
清·刘体仁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