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仁术便览 - 仁术便览序


仁术便览序

  序(一)

  昔上古人多寿万年,自黄帝无端而制为百草之经,毒天下后世,百病陡发,人几不获遂其生矣。然遽以不仁目其书,其书终不可废,何也?亦顾用其术者何如耳。予唯刑是职,惴惴惧远于仁术,然于古先王设刑之意,罔不竞竞。盖以刑之绳人,犹药之攻疾,疾止则已,人直则宥,无二道也。因退食之暇,见太守王公较政《仁术便览》一书,喜而手之不倦,知为张君所纂辑也。予悯其缺略而补之,不敢妄为增加。诚以医之为道,必洞见垣一方始得以刀圭投之。如执成方而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一 中风·厥病·痛风·中寒·伤风冒风·伤寒·火门·中暑·中湿·肩背痛·心脾痛·耳病


  [卷一] 中风
  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或挟火与湿。当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又须分气虚血虚。脉迟数者可治,大数而极者难治。中腑者面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其病多易治。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或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装,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其病深,多不治。中腑者宜汗,中脏者宜下。汗下不宜太过,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治风之法,初得即当顺气,日久则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论。又云半身不遂大率多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一 眼目·牙齿·口舌·腹痛·鼻病·喉痹·头痛·眩晕·头风面肿·腰痛·胁痛


  [卷一] 眼目

  眼黑有翳,皆用知母、黄柏。眼睛痛,亦用知母、黄柏泻肾火,当归养阴水。眼中风泪出,食后吞龙荟丸数粒,日三次。冬月眼暴发,当解表。

  属风热血少,神劳肾虚,如暴失明,昏涩翳膜,眵泪斑入眼,皆表也,风热也,宜表散以去之。如昏弱不欲视物,肉障见黑花,瞳散,皆里也,血少神劳,肾虚,宜养血补水安神调之。

  [卷一\眼目] 【升阳抑火汤】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二 脾胃·气滞·六郁·痰病·哮病·喘病·咳嗽·肺痈·呕吐·翻胃·嘈杂·吞酸·痞病·咳逆·消渴·伤食


  [卷二] 脾胃
  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一涩,其证四肢满闷,肢节燥痛,难以屈伸,身体沉重,心烦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惰,口失滋味,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不行,一二日一见,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脓血,胸满短气,咽膈不通,安卧嗜睡无力,不思饮食。

  [卷二\脾胃] 【调中益气汤】

  升麻(二分)黄(一钱)甘草(五分)苍术(四分)木香(一分)人参(五分)柴胡(二分)陈皮(二分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二 内伤·疹·黄疸·泄泻·痢疾·疟疾·水肿·鼓胀


  [卷二\内伤]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而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黄(一钱半)人参甘草(各一钱)白术归身柴胡升麻陈皮(各五分)渴加葛根上作一服,午前,稍热服。

  一方加黄柏三分红花三分

  [卷二\内伤] 【升阳顺气汤】

  治因饮食不节,劳役所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三 病·痫病·颠狂·惊悸怔忡·虚损·诸血·呕血·衄血·咳血·咯血·溺血·下血·自汗·盗汗·积聚·霍乱


  [卷三] 病
  多是气弱,有火兼痰,宜人参、竹沥之类。切不可作风治,兼用风药。大率与痫病相似,比痫病为甚为虚,宜带补。广按∶病发作则通身而战掉,皆因气虚挟痰火所致,正犹火炎而旋转也。火能燥物而使气液之不足。世人不谙,误认为风而用风药,风能胜湿,是不足中而又见损也。

  《玉匮密钥》曰∶休治风,休治燥。治了火时,风燥了。夫火为风燥之本,能治其火,则是散风而润燥,何风燥之有哉!此症所以宜补气液而兼散痰火也。以四君、二陈、天花粉、南星、黄芩、黄柏多取效,继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三 燥结·诸淋·白浊·脱肛·跌扑损伤·破伤风·疝病·大便不通·小便不通·脚气·痿病


  [卷三] 燥结

  热厥脉伏,时或而数。便秘难治,不可错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

  [卷三\燥结] 【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治在幽当归身升麻桃仁泥(各一钱)生地熟地甘草(炙)红花(各三钱)麻仁泥大黄

  [卷三\燥结] 【紫苏麻仁粥】

  老人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四 诸疮·痔疮·瘰·杨梅疮·刀箭疮·疥癣疮·下疳疮·杖疮·汤火疮·骑马痈·妇女经病·崩漏·赤白带下


  [卷四] 诸疮

  痈疽,只是热胜血,阴阳相滞而生。中年以后,不宜有此病。《脉诀》曰∶痈疽浮数,恶寒发热,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而痛者阳,不数、不热、不痛者阴。疮发痈之脉,弦洪相搏,细沉而直,肺肝俱数。

  [卷四\诸疮] 【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恶疮,恶候,发背,发脑,发髭,发鬓,发胁,发乳,疖毒,骑马肚痈,腿痈,气块、血块、面、目、手、足浮肿,俱治。
<
...更多

仁术便览 - 卷四 产前·产后·小儿诸病·救急诸方·解诸毒·疹·炮制药法


  [卷四] 产前
  产前脉细小涩弱,产后脉洪数多死。怀孕当洪数,已产当细小者吉,当清热养血。又白术、

  [卷四\产前] 【安胎饮】

  治孕成之后,觉胎气不安,或腹微痛,或腰作痛,或饮食不美,月内长服,白术芍药当归(各一钱)人参川芎条芩陈皮(各五分)甘草砂仁紫苏(各三分)上用水一钟半,煎服。

  又方白术(一钱二分)条芩(一钱)陈皮(八分)阿胶桑寄生甘草艾叶归
...更多

串雅内外编 - 简介


  串雅内外编 清·赵学敏 公元1759年

  本书为“走方医”治疗技术方面的专著,清·赵学敏纂辑,清·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清末名医吴庚生于若干治法与单方验
...更多
上一页74757677787980818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刘宋·竺道生
唐·许嵩
宋·江少虞
唐·李自良
唐·寒山子
清·金文锦
(清)曹庭栋
(宋)洪皓
清·王履
元·牧常晁
(清)余怀
清·赵之谦
唐·颜师古
汉史氏
明·罗懋登
晋·杜预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