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严氏济生方 - 卷十八 诸疟门


  [诸疟门] 诸疟论治

  素问云∶夫疟疾皆生于风。又云∶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四时之气使然也。或乘凉过度夫病之始发也,必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热多寒少,或寒多热少,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一日一发,或间日发,或三日一发。一日一发者易治,有所谓瘅疟、寒疟、温疟、食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大者宜吐之。久而不愈,胁下痞满结为法。

  [诸疟门\诸疟论治] 养胃汤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十九 大便门


  [大便门] 泄泻论治

  素问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此由荣卫不足,腠理空疏,春伤于风甚为之患不节,过食生冷而成泄泻者,乃由中州不运,脾胃有伤也。但停滞泄泻一证,直须积滞已消,然兼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诚哉斯言也。

  又论∶夫泻痢两证,皆因肠胃先虚,虚则六淫得以外入,七情得以内伤,至于饮食不节,过可治中汤是也,理中不效,方可断下,乳豆丸、固肠丸是也;或尚腹痛,未宜断下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 小便门


  [小便门] 淋利论治
  (附∶尿血)膀胱不利为癃闭,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成气、膏其又论∶夫淋利两证,医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胱,利病临病

  [小便门\淋利论治] 地肤子汤

  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赤,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诸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一 霍乱门


  [霍乱门] 霍乱论治

  人生禀命,以五脏为主,应乎五行,本于五味。素问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过食尚乃结转洪

  [霍乱门\霍乱论治] 理中汤

  治过食生冷,或饮寒浆,遂成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

  人参甘草(炙)干姜(炮)白术(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脐上筑者,肾气动茯苓病退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二 呕吐翻胃噎膈门


  (附∶咳逆--哕)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以胃为主,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

  冷塞中脘伏痰,胃受邪热,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呕吐。故诊其脉代者,霍乱,代而绝者,亦霍乱也。霍乱脉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脉迟,气息劣,不欲言者,亦不可治,治疗之法,详具于后,临病之际,更加审谛而用之,无不得其宜矣。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三 脚气门


  [脚气门] 香港脚论治

  千金言∶香港脚皆由感风毒所致。又经云∶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

  然同,其实一也。以此观之,寒暑风湿,皆能致此,非特风毒而已矣。香港脚之病,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乃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忡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此其候之不同也。大抵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四 消渴门


卷二十四 消渴门

  [消渴门] 消渴论治

  消渴之疾,皆起于肾,盛壮之时,不自保养,快情纵欲,饮酒无度,喜食脯炙醯醢,或服消渴消作治法面,能

  [消渴门\消渴论治] 加减肾气丸

  治劳伤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用,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脚弱,肢体羸瘦,不能起止。

  山茱萸(取肉)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木)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五 诸疝门


  [诸疝门] 诸疝论治

  巢氏云∶疝者痛也,皆由荣卫虚弱,饮食寒温不调,致风冷邪气乘虚入于腹中,遂成诸疝。

  便秘气疝气积疝也,或左或右上,胁下有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腹大如盘,令人羸嗜卧,饮食不为肌肤;或腹满呕泄;或遇寒则痛。其脉厥而紧,浮而牢牢疆急者生,虚弱急者不可治。

  [诸疝门\诸疝论治] 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六 眩晕门


卷二十六 眩晕门

  [眩晕门] 眩晕论治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知肝风上攻,必致眩晕。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有汗及其不可开血,皆

  [眩晕门\眩晕论治] 羌附汤

  治中风头眩,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方见诸湿门中湿论治)

  [眩晕门\眩晕论治] 三五七散

  治阳虚,风寒入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二十七 惊悸怔忡健忘门


  (附∶虚烦)
  [惊悸怔忡健忘门] 惊悸论治

  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心险浮无不瘥者矣。

  [惊悸怔忡健忘门\惊悸论治] 温胆汤

  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复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
...更多
上一页78798081828384858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
元·饶自然
明·姜清
(唐)蘇廙
(宋)王溥
(清)杨景淐
清·江顺诒
清·翁广平
宋·蔡梦弼
吴趼人
明·真空
虞龢
清·理藩院
隋·阇那崛多
司馬光 編,胡三省 注
汉·钟离权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