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四 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卷第十四\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济阴论

  夫济世之道,莫先于医,论医之难,济阴犹急。何则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或云∶七症、八瘕、九痛、十二带下,共三十六病,虽有名数,莫详症状,推原其理,无非血病。多因经脉失于将理,产蓐不善调护,内作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荣卫不输,新陈干忤,随经致浊,淋露凝滞,为症为瘕,流溢秽恶,痛害伤痼,以致所患不一而止。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于山岳是也。故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降,癸谓壬癸水名,故云天癸,而冲任脉主之。冲任者,血之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五 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卷第十五\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通治

  当归川芎熟地黄(洗,焙,酒炒)白芍药(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到七分,去滓,食前热服,为末服亦可。若平常血气不调及常服,只用本方。春加当归,夏加芍药,秋加川芎,冬加地黄,各一两半,日二三服。妊妇作恶生寒,面青,不思饮食,憔悴,陈皮、枳壳、白术、茯苓、甘草。产后败血筑心,地骨皮、芍药。潮热,黄芩、地骨皮、柴胡。咳嗽,桑白皮、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北五生姜、赤芍药。虚寒潮热,柴胡、地骨皮、白术、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黄芩、麦芽、贝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六 眼科


  [卷第十六\眼科] 总论

  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数看日月,频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观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刺头出血多,若此者,俱丧明之本。复有驰骋田猎,冲冒尘沙,日夜不息者,亦伤目之媒。又于少壮之时,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渐昏蒙。故善卫养者,才至中年,无事常须暝目,勿使他视,非有要事,勿宜辄开,则虽老而视不衰。大抵营卫顺则斯疾无由而生,营卫衰则致病多矣。且伤风冷则泪出,虚则昏蒙,劳力则赤,白肿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七 口齿兼咽喉科


  [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 总论

  口为身之门,舌为心之官,主尝五味,以布五脏焉。心之别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络于舌本。三经为四气所中,则舌卷不能言,七情所郁,则舌肿不能语,至如心热则舌破生疮,肝壅则出血如涌,脾闭则白苔如雪,此舌之为病也。口则又稍不然,盖热则口苦,寒则口咸,虚则口淡,脾冷则口甜,宿食则酸,烦躁则涩,乃口之津液,通乎五脏,脏气偏胜,则味应乎口。或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生疮者夜不可失睡,昼不可就寝,违此必甚。唇乃全属于脾,唇有病则多宜随证以治脾也。齿乃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八 正骨兼金镞科


  [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 秘论

  骨节损折,肘,臂,腰、膝出臼蹉跌,须用法整顿归元。先用麻药与服,使不知痛,然后可凡脚手各有六出臼、四折骨,每手有三处出臼,脚亦三处出臼。手六出臼四折骨∶手掌根出臼,其骨交互相锁,或出臼,则是挫出锁骨之外,须锁骨下归窠有八凡手臂肘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杵,四边筋脉锁定。或出臼,亦挫损筋。所以,出一吃药后若不屈直,则恐成疾,日后曲直不得。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归下,身骨出臼,归上。或出左,或出右。须用舂杵一枚,小把凳放脚六出臼四折骨∶或脚板上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十九 疮肿科


  [卷第十九\疮肿科] 总说

  人之一身,血气周流则平。若冷热不调,喜怒不常,饮食不节,稍有壅聚,则随所发现。痈疖觉者,其脓深,小按即痛者,其脓浅。按之软而复者有脓,按之强而不复者无脓。赤肿高者为实,软慢冷肿者为虚,初作宜宣热拔毒,外以洗涤、角敷,以敛其痕瘢,是大要法也。已溃则排脓止痛,朝夕亦洗涤,以舒其毒瓦斯,脓尽则生肌敷痂。次第施治,不可怆惶失序,亦不可拘一,酌量轻重形证逆顺,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导以针石,灼以肉一恶溃,不治不止难病病病深破身坏附骨疽证。心痈者,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二十 孙真人养生书(节文)


  [卷第二十\孙真人养生书(节文)] 养性序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虽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佑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制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故愚者拘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没齿终无悔心。嵇康曰∶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
...更多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炙论



  雷公炮炙论 南北朝刘宋、雷学所着

  《雷公炮炙论》序

  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既辨君臣,宁分相制。只如 毛(今盐草也)沾溺,立销班肿之毒;象胆挥粘,乃知药有情异。 鱼插树,立便干枯;用狗涂之(以犬胆灌之,插鱼处立如故也),却当荣盛。无名(无名异形似玉柳石,又如锻石,味别)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圣石开盲,明目而如云离日。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头止血,尾破血);蕤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据。弊 淡卤(常使者甑中 ,能淡盐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缴枝,又云交加枝)。铁
...更多

雷公炮制药性解 - 雷公炮制药性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李士材 

  序

  余读仲景之叙医,辄为之掩卷,盖其感生死之芒忽,笃君父之危殆。贱名利之浮荣,冀年寿以没世。伤哉其言,焉得不原本药性,加意候诊者乎?三皇御宇,太昊首书八卦,开万世道术之祖。而神农遍尝百味,黄帝着为《素问》,迹其鼎足,所化医之用居多。今考本经所载草木鸟兽等类,则干木果震萑苇坤子母牛兑羊良狗之说,酸咸有五味之别,青黄有五色之分。则坎水离火震木兑金坤土之说,定浮沉,明燥湿。则本天本地亲上亲下之说,立君臣,分佐使。则君一民二之说,有畏有喜,有恶有反。则吉凶利害之
...更多

集验方 - 集验方



  集验方 洪氏

  卷第一

  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
...更多
上一页82838485868788899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邵廷采
明·熊大木
明·邵景詹
(西汉)戴德
宋·罗愿
太公金匱
(宋)张礼
孔尚任
清·陈宏绪
明·贺复徴
元·张晖齐
(北宋)郑文宝
明·徐上瀛
宋·沧洲樵叟
元·费著
清·管玉衡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