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长沙方歌括 -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清 陈念祖

  卷首

  医病顺其自然说

  病患之吉凶祸福。寄之于医。医者之任重。然权不操诸医。而操诸用医之人。何也。人有大病。庸医束手无策。始求救于名医。名医入门诊毕。告以病从何来。当从何去。得那一类药而增剧者何故。得那一类药除去那一病。而此外未能尽除者何故。病势虽觉稍愈。逾一二日仍作。或逾一二日而更甚于前者又何故。一一为病家帮助。定其如此救误。如此温清攻补。如此按法立方。服药后必见出何证。又见出何证则可愈。预断其愈于何日何时。病家能一一信其言而不疑
...更多

金匮方歌括 - 金匮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陈念祖

  小引

  辛未秋孟。元犀趋保阳。承膝下欢。窃见家君公事稍暇。取伤寒、金匮等书业已三四注者。

  节劳一十注之嘉庆十六年重九前一日。次男元犀识于保阳旅寓。

  序

  窃闻医之有仲景。犹儒之有孔子也。仲景治黄岐之学而综其要。犹孔子祖尧舜之道而集其成今而又字经等四种。明白简约。斟酌尽当。厥功伟矣。冢嗣古愚得其传。着长沙歌括六卷。所以便伤寒所谓一歌生于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春正月。愚弟江鸿升拜撰。
...更多

退思集类方歌注 - 退思集类方歌注


  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 王泰林

  序

  《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二书,吾邑王旭高先生所着也。先生名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阴柳宝诒尝选刊先生医案,称先生读书,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无不精心灌注,于古书则研求古训,于后人书则必分别疑似。所着有《西溪书屋夜话录》《医方歌诀串解》《环溪草堂医案》诸书,均未梓行云。今医案经方君耕霞、柳君宝诒选刊,流行于世,其余数书屡求不得。乙卯冬,华君松岩惠余稿本一束,云已藏弃多年。先是东房桥有先生之门人,年老忽发狂易,以钞录各书沉之水中。
...更多

要药分剂 - 要药分剂


  要药分剂

  自序

  按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诚哉是言也。内经发挥宣通等义亦甚时不可治热。热有时不可治寒。訾为背谬。因去寒热而增升降二剂。夫缪之訾陶。其说良是。

  但即升降二义绎之。十剂中如宣轻则兼有升义。泻滑则兼有降义且诸药性。非升即降。或可升可降。或升多降少。或升少降多。别无不升不降专为宣通等性者。则升降二字可以概群药。

  不得另立二
...更多

药鉴 - 药鉴


  药鉴 明 杜文燮

  序

  或谓持鉴以索貌者,不能得其腠理,而按方以索病者,亦不能神其变通,甚矣,方书之不可尽信也。嗟夫!方亦何负于人哉?唯药不尝试,方不经验,漫立局以幸中者之过也。乃是编也者,首察病原,以补东垣之缺,次辨药力,以佐仲景之偏;论证则由标本以及经络,审性则由阴阳以及反畏;至运气方脉,靡不精研,而常用药味,又次第序之,以便检阅,诚古今之明鉴也。考古寻方之士,得是书而存之,则疗病不必指掌,审药不必大观,无素问而达生,无叔和而知脉,他如心法如辨疑,诸家方术,悉注脚耳,当令随叩随
...更多

药性切用 - 药性切用


  药性切用

  卷之一上

  草部

  (山草类)

  卷之一上 草部

  人参

  大补,能回元气于无有,性味甘温,肺家专药。功用灵活,五脏之虚,随所引而至。

  五脏之阳,生阴生血,阳自生而阴自长。退虚火,止烦渴,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若大虚衄,生噙咽汁,乃气不摄血,血脱益气耳。参条:补力稍减,有横行手臂之功。参芦:涌虚痰。参须:降泄虚逆。有一种小者,名太子参。气质稍嫩,其用不下
...更多

苏沈良方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北宋 沈括及苏轼撰

  原序

  予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别药,此五也,今之视疾者,惟候气口六脉行五以一二药书,其服饵之节,授之而已;古以治疾者,先知阴阳运历之变故,山林川泽之窍发。而又视其人老少肥瘠,贵贱居养,性术好恶,忧喜劳逸,顺其所宜,违其所不宜,或药或火,或刺或砭,或汤或液,矫易其故常,捭摩其性理,捣而索之,投几顺变,间不容发。而又调其衣服,理其饮食,异其居处,因其情变,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五运六气,冬寒夏暑,雨电雹,鬼灵魇蛊,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负之
...更多

绛雪园古方选注 - 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 王子接

  魏序

  夫士君子立言,不有实学,焉能附于古圣贤之末;非有卓识,又安能窥夫古圣贤之心。

  余尝言可上契一百化生其要十年三者相之暇选注,又觉珠玉之在前矣,殆仲景之功臣,古昔圣贤之羽翼也。以之砭俗学而示来兹,流之一壶也。夫余髦矣,一官去守,匆匆北归,不能更与王子把臂朝夕,疑义相晰,不然。书此为序,兼志别焉。

  时雍正辛亥季春年家弟 乡魏荔彤念庭氏题。

  自序

...更多

绛囊撮要 - 绛囊撮要


  绛囊撮要 云川道人

  序

  物何灵。人为灵。灵何寄。寄一耳。耳也者。自后天而纽合先天者也。先天以灵明为主。

  后天以血气为用。用不流行。则灵明且为之窒塞。用是轩岐家闵焉。以为先天不立。皆由后天而琼芝瑶草。又非人间可以猝得。不得已而思其次。有借树根草皮为生活计者。夫树根草皮。得天地之灵秀而毓。只是一树根一性味。一草皮一性味。不善用之。非失之刚即失之柔。

  善用之则刚者济之以柔。柔者济之以刚。有不得正平而与彼更生者。未之前闻也。作是说于萍翠
...更多

经验奇方 - 经验奇方


  经验奇方 清 刘一明

  序

  古今方书伙矣。或文理深奥。或议论纷纭。合览诸编。则备增其美。分观一集。只各尽所长。知医者察脉辨症。固应广为搜罗。不知者卷帙浩繁。奚暇寻其条理。求其至简至约平易近陈子叨教益。其平时乐善不倦。胞与为怀。公余时兼参医理。考究精微。一日以所着经验奇本一书。

  内科则有临危救活之良方。外证又有丸散膏丹之秘诀。无一不备。无美不臻。简要精详。开卷了如指掌。向之所恨不传者。今则得从吾愿耳。得是书者。举凡居家行旅。以及僻处穷乡。

...更多
上一页838485868788899091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吴兢
明·黄虞稷
明·黄佐
明·罗懋登
春秋郜·孙阳
隋·阇那崛多
宋·僧赜藏
清·遁庐
清·顾尔元
(清)贵筑王锦季湘
明·程远
唐·地婆诃罗
清·陈培桂
清·丁锦
宋·士衡
清·颜习斋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