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方药类-医部

古籍分类-方药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严氏济生方 -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痈疽疔肿门] 痈疽论治
  夫发背痈疽者,诸方载之备矣。夫痈疽,本乎一证,然受病之所,与外证颇有异焉。盖痈者五脏主里,其气深,故疽皮浓而肿坚。

  温床浓被,尽力房室,或外因风热,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凡此二毒,洒淅恶寒,若有痛处,乃发痈也。脉阴也,速疗。速疗之法,初觉之时,并宜灼艾,痛则灸至痒,痒则灸若不早治,脊痛滋蔓,结成痈疽,却当详其虚实,分其冷热,之,实则泻之,导以针石,灼以艾柱,治法合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三十九 疥癣门


卷三十九 疥癣门

  [疥癣门] 疮疥论治
  夫疮疥之为病,虽若不害人,然而至难忍者多矣。素问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多由心气种

  [疥癣门\疮疥论治] 当归饮子

  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发见皮肤遍身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去芦)荆芥穗(各一两)何首乌黄(去芦)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四十 瘿瘤瘰门


卷四十 瘿瘤瘰门

  [瘿瘤瘰门] 瘿瘤论治

  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肉之瘿、治疗之法,五瘿不可决破,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六瘤五证,亦不可轻易决溃,慎之!慎之!

  [瘿瘤瘰门\瘿瘤论治] 破积散

  治石瘿、气瘿、筋瘿、血瘿、肉瘿等证。

  海藻(洗)龙胆海蛤通草
...更多

严氏济生方 - 卷四十一 五痔肠风脏毒门


卷四十一 五痔肠风脏毒门

  [五痔肠风脏毒门] 五痔论治

  痔凡有五,即牡痔、牝痔、肠痔、脉痔、血痔是也。素问云∶困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久坐湿地,情欲耽着,久忍大便,遂使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成五痔。肛门生妒,或左或右,或内或外,或状如鼠奶,或形似婴桃,或切不可妄

  [五痔肠风脏毒门\五痔论治] 皮丸

  治五种痔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简介


  世医得效方 天历元年 危亦林 公元1328年-1337年

  内容简介:《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名医危亦林撰。危氏字达斋,元代江西南丰人。家中五世业医。他自幼好学,弱冠执医,学益备,技益工,所治全活者众。晚年乃依按古方,参之家传,昕夕弗怠,刻苦凡十年,遂编次成书,并于元至正三年(1343)刊行于世。

  本书共20卷,按《圣济总录》十三科名目分类,先简述各科病证于前,再以病证分列方药于后。卷1~10为大方脉杂医科,卷11~12为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世医得效方内容细目


危氏世医得效方序

世医得效方序

建宁路官医提领陈志序

江西官医提举司牒太医院书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脉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病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证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治说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序


危氏世医得效方序

  语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医何以贵世业也?谓其更尝多,而险危剧易皆得之耳闻目见,较之臆决尝试者,得失何啻倍蓰。且药进医手,而方传古人,古方之行于世者何算,一证而百方具,将为所适从哉。夫病者悬命医师,方必对脉,药必疗病,譬之抽关启钥,应手而决,斯善之善有矣。若中无定见,姑徐徐焉取古方历试之,以庶几一遇焉。虽非有心杀人,而人之死于其手者多矣。医所以贵专门,方所以贵经验也。南丰危亦林,先世遇古名医董奉远乃取平昔所用古方,验而无失者,并与其祖、父以来得之师授者,类萃成书,仿《圣济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一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脉说
  人之有生,血气顺则周流一身,脉息和而诸疾不作,气血逆则运动滞涩,脉息乱而百病生。然脉之精微,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故西晋王叔和犹为切虑。凡诊之际,须澄神静虑,以呼吸息数,定病患之脉候。两手各三部,分为寸、关、尺。左三部正脏心、肝、肾,小肠、胆与膀胱为腑;右三部正脏肺、脾、命,大肠、胃与三焦为腑。每部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又沉按消息之。浮以诊其腑,见六腑之盛衰;沉以诊其脏,见五脏死生盈虚;中则诊其胃气。盖胃为水谷之海,人以食为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每三部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二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 伤风

  治足太阳膀胱经伤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洒洒恶风,翕翕然发热,鼻鸣干呕。又太阳证宜汗,其人失血及下利,则频与服,使体润,连日当自解。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掰破,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或升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 伤风

  治足阳明胃经伤
...更多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利三焦,顺脏腑。香附子(炒,去毛,十两)乌药(去心,五两)粉草(炒,二两)缩砂(去壳,二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叶三皮,盐少许,沸汤调下,不拘时候。大便气秘,橘皮汤下。亦

  [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努闷。及中寒咳逆
...更多
上一页808182838485868788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郭麐
宋·杨万里
元·薛景石
宋·陈思
元·纳新
(晋)周处
(西汉)刘安
谢逸
宋·法云
明·田艺蘅
元·余洞真
清·曾朴
明·孙梅锡
清·张庚
宋·谢枋得
宋·吴潜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