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藏-佛部

古籍分类-论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第3部分



  三时俱无┘└成已┘  始终迷忘

  优劣之义亦如上明。若八句相望者但以第二位中后句在下。第三位中初句在上。则次第义便。问。下句无罪岂名犯劣。答。但望教开故无有罪。非不造事故入犯中。引例中。欲示此门有所据故。本作念者即方便时。正妄时知即根本时。说已即成已时如小妄中具引。料简中。初科可解。应知。前约化业。此据制教。次文初牒前。对上轻重。故云后明(或可别点第四俱无)。或下示相。初句别简淫戒。此门明淫。并据怨逼三时有无。若约自造境合即犯。不约三时。境想不开无心亦重。故非所论。及下合示三戒。通约迷心不了
...更多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第4部分



  ┌──────┘

  │ 有妨有妨想(吉)          有妨有妨疑(吉)

  │ 有妨无妨想(吉)          无妨有妨想(吉)

  └─无妨无妨疑(吉)

  三十中一戒有一重

    三十回僧物戒四句┐

  ┌─────────┘

  │ 已许已许想(提)          已许已许疑(吉)

  └─未许已许想(吉)      
...更多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唐 道宣述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序

    太一山沙门释道宣述

  四分戒本者。盖开万行之通衢。引三乘之正轨也。自法王利见弘济在缘。程上圣之凄惶。悼小凡之沉溺。故能辟不讳之门。示秘密之深术。张无问之说显初学之津涂。遂静处而兴教源。集众而宣玄范。前明由序。广陈发致之功。后列大宗。盛罗机欲所被。约时敷演通行于是承遵合洁。等闻正法由兹久住。但以时来不竞情变所流。经阵梦[疊*毛]之征。律舒分杖之喻。致使教随文结理任
...更多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唐 道宣集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序

    京兆崇义寺沙门道宣集

  原夫大雄御寓。意惟拯拔一人。大教膺期总归为显一理。但由群生著欲。欲本所谓我心。故能随其所怀。开示止心之法。然则心为生欲之本。灭欲必止心元。止心由乎明慧。慧起假于定发。发定之功非戒不弘。是故特须尊重于戒。故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持戒之心要唯二辙。止持则戒本最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后进前修妙宗斯法。故律云。若不诵
...更多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 第1部分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唐 道宣撰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作者非无标名显别)

    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

  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寔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于兹息唱。自大师在世偏弘斯典。爰及四依遗风无替。逮于像季时转浇讹。争锋唇舌之间。鼓论不形之事。所以震岭传教九代闻之拔萃出类智术而已。欲明扬显行仪匡摄像教。垂彝范训末学。纽既绝之玄纲树已颠之大表者。可得详而评之。岂非凭虚易以形声。轨
...更多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 第2部分



    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

  篇聚名报篇第十三

  随戒释相篇第十四

  持犯方轨篇第十五

  忏六聚法篇第十六

  篇聚名报篇第十三

  出俗五众所以为世良田者。实由戒体故也。是以智论云。受持禁戒为性。剃发染衣为相。今若冰洁其心。玉润其德者。乃能生善种号曰福田。不然纵拒。自贻伊戚。便招六聚之辜。报入二八之狱。故五篇明犯。违犯持行自成七聚。彰持顺持诸犯冥失。而新学之徒率多愚鲁。未识
...更多

僧羯磨 - 僧羯磨



僧羯磨

  唐 怀素集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即有饮光秀出。维绝纽而虚求。波离聿兴。振隤纲而幽赞。慧炬于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深。固难得而遍举。此羯磨者。则绍隆之正术。匡护之宏规。宗绪归于五篇
...更多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顺中论

  龙树菩萨造 无著菩萨释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翻译之记

  诸国语言。中天音正。彼言那伽夷离淳那。此云龙胜。名味皆足。上世德人。言龙树者。片合一厢。未是全当。龙胜菩萨通法之师。依大般若。而造中论众典。于义包而不悉。大乘论师。名阿僧佉。解未解处。别为此部。魏尚书令仪同高公征国上宾瞿昙流支。在第供养。正通佛法。对释昙林。出斯义论。武定元年岁次癸亥八月十日挥辞丙寅凡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字。
...更多

般若灯论释 - 般若灯论释



般若灯论释

  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般若灯论释序

    释慧赜述

  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中义在斯。故寄论以明之也。若夫寻诠滞旨。执俗迷真。颠沛断常之间。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攀叶亡根者。岂欲尔哉。盖有由矣。请试陈之。若乃构分别之因。招虚妄之果。惑业熏其
...更多

百论 - 百论



百论

  提婆菩萨造 婆薮开士释 姚秦 鸠摩罗什译

    百论序

    释僧肇作

  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佛泥曰后八百余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玄心独悟俊气高朗。道映当时。神超世表。故能辟三藏之重关。坦十二之幽路。擅步迦夷。为法城堑。于时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陵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远拯沉沦。故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是以正化以之而隆。邪道以之而替。非夫领括
...更多
上一页678910111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赵迁
明·黄允交
(清)法式善撰
(清)云间子集
唐·慧光释
清·徐世溥
(元)陈准
汉·孔鲋
庾肩吾
清·揭暄
明·唐志契
宋·
元·王志谨
唐·张果
战国鲁·孟轲
清·解鉴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