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藏-佛部

古籍分类-论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五事毗婆沙论 -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尊者法救造 唐 玄奘译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色品第一

  敬礼佛法僧  我今随自力

  欲于对法海  探少贞实义

  哀慜弟子等  当释能生慧

  灭愚五事论  令彼觉开发

  尊者世友为益有情制五事论。我今当释。问何用
...更多

菩萨戒本疏 - 菩萨戒本疏



菩萨戒本疏

  新罗 义寂述

  重刻菩萨戒本疏序

  梵网经菩萨戒本者。盖三世出兴之鸿规。七众入位之要门也。以故注疏节分殆十有余家。今之存者唯法藏天台明旷太贤也已。余皆成废典。於戏可惜矣。四家之述作兰菊擅美。即世戒子多附贤师也。然彼疏中往往引法藏义寂两疏证义解文。不倦周览之学士不往窥之者盖鲜矣。但恨藏疏虽存寂疏已亡也。予尝就洛东禅林经藏偶拜遗帙。世淹蠹灭不少。传数写脱亦伙焉。访全本于遐迩。无敢报之者。叹息星霜于此。城北有宏源法师者。久传此疏秘为家宝。一
...更多

菩萨戒义疏 - 菩萨戒义疏



菩萨戒义疏

  隋 智顗说 灌顶记

  菩萨戒义疏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菩萨戒者。运善之初章却恶之前阵。直道而归生源可尽。声闻小行尚自珍敬木叉。大士兼怀宁不精持戒品。内外二途咸皆敬奉。王家庶众委质虔恭。斯乃趣极果之胜因。结道场之妙业。然经论所载戒相有于多种。记传所辨受法不无同异。良以机悟偏圆宜闻详略。辞无双举事不并行。今谨按什师所述法相。出自梵网经律藏品。什师秦弘始三年来达汉境。光显大乘匡维圣教。传译经论三
...更多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唐 法藏撰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

  原夫法身虚应。浃有岸以瓢形。妙智潜通。极无边而照象。至真明理。即事而能理。旋超视听之外。冥权会事。即理而能事。迥架筌蹄之表。故得莲华藏界悬日月以临照。菩提树王开甘露而济之。千华千百亿卢舍那为本身。十重四十八轻释迦文为末化。不可说法启心地于毛端。不思议光举身化于色顶。于是四十二位大士之所同修。八万威仪圣贤以之齐致。况乃恒沙戒品圆三聚而缘收。尘数
...更多

梵网经古迹记 - 梵网经古迹记



梵网经古迹记

  新罗 太贤集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

    青丘沙门太贤集

  将释此经七门分别。时处故。机根故。藏摄故。翻译故。宗趣故。题名故。本文故。言时处者。本即卢舍那佛在莲华台藏世界说。末即释迦初成佛时于摩伽陀国寂灭道场说。言机根者。有菩萨性得发心者。为谤不信不得说故。藏摄故者。通菩萨藏毗奈耶摄。翻译故者。后秦有西域三藏鸠摩罗什。此云童寿。持菩萨戒偏诵此品。与义学沙门三千余人。遂于逍遥园及长安草堂寺翻译经论五十余部。最后因
...更多

尼羯磨 - 尼羯磨



尼羯磨

  唐 怀素集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即有饮光秀出。维绝纽而虚求。波离事兴。振隤网而幽赞。慧炬于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深。固难得而遍举。此羯磨者。则绍隆之正术。匡护之宏规。宗绪归于五
...更多

天台菩萨戒疏 - 天台菩萨戒疏



天台菩萨戒疏

  唐 明旷删补

  天台菩萨戒疏上

    天台沙门明旷删补(草书灭法传者须真)

  佛性常住教起从缘缘宜不同故义有广略。或引众释以显异。或破今古验非圆。或以绮饰引文才。或存肤质成深致。莫非为彰教旨四悉适时也。今随所欲直笔销文取舍有凭不违先见。则以天台为宗骨。用天宫之具缘。补阙销释贵在扶文。则诸家参取但自虑遗失。岂敢呈露他人。忽漏视听之缘。幸知源意矣。菩萨戒者运善之初章。却恶之前阵。声闻小行尚自珍敬木叉。大士兼怀宁不
...更多

四分比丘戒本疏 -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

  唐 定宾撰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观夫内契玄宗绝众相而凝寂。外流妙体应群机而演教。故能横宝舟于欲浪照玉镜于心源。洒定水于三千薰戒香于百亿。有空遐唱捐滞情于两边。理事宏敷悟真诠于一实。五乘联驾二藏同开。谈其万善戒门为首。暨乎归依创启妙觉终临。则何位而不修亦何圣而不学。大矣哉无得而称者也。题云四分比丘戒本者。四分是本藏教名以有财而为义。比丘是所防行者由受学而成名。戒则护六根以明持
...更多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第1部分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宋 元照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上(并序)

    大宋余杭沙门释元照撰

  出家之士禀戒为体聚法居身。行必据体而修。故因名随行身必称法而动。故果号法身。诚由发趣有宗依因得所故也。且夫一识元明垢净叵得。从缘流变。彼我炽然。触物生情随妄兴业。系诸有狱受万类形。亿劫升沉罔有宁息。故我如来乘真实道。辟大慈门将令究尽苦源。故制先除漏业。譬夫伐树始必刊枝。岂唯种果无依。抑使根株渐朽。毗尼为教厥致在兹。伏自蕴结中天
...更多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第2部分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三上

  单提中九十三十同一提篇。但因财事有无故使类分前后。欲使结犯易明忏法无滥故也。

  初戒(佛在释翅坏国。象力比丘与外道论议。不如便反前语。至僧中问复反前语。因制)。戒名中注戒标云故妄语戒。疏释云。言非称实为妄。彰在于口为语。非心不犯名故。今云小者对大为言。但离初篇所列圣法已外一切皆归此摄。大局小通。寻之可解。叙意中。初叙数犯以兴叹。加以下二明心境以劝修。初中上句牒示。喜字去呼好也。良下释所以。六识构造为能熏。藏识含受即所熏。识中之种故名识种。上
...更多
上一页5678910111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张廷玉
宋·窦仪
台湾杂记
符秦·僧伽提婆
明·许次纾
后蜀·彭晓
宋·周守忠
(明)敖英
唐·佚名
(清)俞蛟
宋·陈显微
明·韩奕
(明)徐祯卿
唐·慧琳
(宋)丁特起
清·柯琴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