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藏-佛部

古籍分类-论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11部分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二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

  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法轮齐何当言转法轮。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云何法轮。答八支圣道。若
...更多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尊者世友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五事品第一

  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应行。五无为。色云何。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四大种者。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造色者。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及无表色。心云何。谓心意识。此复云何。谓六识身。即眼识耳识
...更多

阿毗达磨发智论 - 第1部分



阿毗达磨发智论

  迦多衍尼子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

  世第一法七  顶二暖身见

  十一见摄断  此章愿具说

  云何世第一法。答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有作是说。若五根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于
...更多

阿毗达磨发智论 - 第2部分



  若业是自业。此业成就耶。答应作四句。有业是自业此业不成就。谓业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已生正受。此业已失。有业成就此业非自业。谓业非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非已生正受。此业不失。有业是自业此业亦成就。谓业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已生正受。此业不失。有业非自业此业不成就。谓业非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非已生正受。此业已失非亦有。四句与前相违应广说。

  若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耶。答应作四句。有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谓业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已生正受已。至最后位。有业定当受异熟。此业非自业。
...更多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 第1部分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婆薮盘豆造 陈 真谛译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自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或以义判文。虽复得失参差。皆以三藏为本。可谓殊涂同归一致百虑者也。寻十八部。师及弟子。并各造论。解其所执。于一部中多有诸论。此土先译萨婆多部。止有毗婆沙及杂心四卷。毗婆沙明义虽广。而文句来不具足。杂心说乃处中。止述自部宗致四卷。过存
...更多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 第2部分



  分别说无教已。偈曰。复一切与教。正作与中应。释曰。一切人于护不护及中住。乃至造有教业未竟。是时中与现世有教相应。偈曰。刹那后与过。至舍。释曰。从初刹那后乃至舍。与过去有教相应。偈曰。非来应。释曰。无人与未来有教相应。偈曰。与有覆无覆。过去不相应。释曰。若有教或有覆或无覆。与过去不相应。未来亦尔。若法势力弱。至得亦弱。不得相续。此势力弱。何法所作。心所作。若尔心所作有覆无记。勿势力弱。是义不然。身口业昧钝故。依他成故。心则不尔。此无覆有教。亦由弱力故意所起。是故其力最弱。于前已说。有人住于不护。何法名不护。偈曰。不护
...更多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界品第一(四十四颂)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说

  净慧随行名对法  及能得此诸慧论

  摄彼胜义依彼故  此立对法俱舍名
...更多

阿毗达磨俱舍论 - 第1部分



阿毗达磨俱舍论

  尊者世亲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界品第一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说

  论曰。今欲造论。为显自师其体尊高超诸圣众。故先赞德方申敬礼。诸言所表谓佛世尊。此能破闇故称冥灭。言一切种诸冥灭者。谓灭诸境一
...更多

阿毗达磨俱舍论 - 第2部分



  杀粗语嗔恚  究竟皆由嗔

  盗邪行及贪  皆由贪究竟

  邪见痴究竟  许所余由三

  论曰。恶业道中杀生粗语嗔恚业道由嗔究竟。要无所顾极粗恶心现在前时。此三成故。诸不与取欲邪行贪。此三业道由贪究竟。要有所顾极染污心现在前时。此三成故。邪见究竟要由愚痴。由上品痴现前成故。虚诳离间杂秽语三许一一由三根究竟。以贪嗔等现在前时一一能令此三成故。诸恶业道何处起耶。颂曰。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处起

  论曰。如
...更多

阿毗昙甘露味论 -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

小乘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译失人名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布施持戒品第一

  云何布施。自持财物施与。为三种故。自为身故。为他人故。为彼我故。供养塔寺佛辟支佛阿罗汉。自为身故。施与众生。为他人故。布施与人。为彼我故。思田物好得好报。云何思好。信净与供养。云何田好。有三种田。有大德。有贫苦。有大德贫苦。云何大德。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云何贫
...更多
上一页234567891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张理
(清)林豪
明·孙奇逢
东晋·法显
宋·元照
董其昌
明·道衍
(明)沈德符撰
明·段宝姬
宋·王贵学
(宋)吴门史正志
(民国)孟森
孟棨
(明)余邵鱼 冯梦龙(清)蔡元放 等
(清)李春芳 编次
清·叶封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