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藏-佛部

古籍分类-论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大乘成业论 -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处处经中世尊说。三业谓身业语业意业。此中有说身所造业故名身业。语即是业故名语业。此二皆用表与无表为其自性。意相应业故名意业。此业但以思为自性。今于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业形色为性。缘此为境心等所生。谁之形色谓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业故名身业。谓总名身一分摄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种而发
...更多

大乘庄严经论 -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

  无著菩萨造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一

    太子右庶子安平男臣李百药奉 敕序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是则圣人执契。玄化潜通。至诚所感。冥功斯应。皇情西顾。法海东流。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空有兼谢。生灭俱忘。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然随缘利见。应
...更多

大乘广五蕴论 - 大乘广五蕴论



大乘广五蕴论

  安慧菩萨造 唐 地婆诃罗译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

    安慧菩萨造

    大唐中天竺国三藏地婆诃罗奉 诏译

  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
...更多

大乘唯识论 - 大乘唯识论



大乘唯识论

  天亲菩萨造 陈 真谛译

    大乘唯识论序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愚痴颠倒。于五阴中妄计为有。何以知无。凡夫依心识妄想分别。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然此我相于五阴中实不可得。若尔般若观此五阴中一二离二。实体不可得犹如兔角。若有此我于一中住者。应于一中见。应于异中见。应于和合中见。云何一中无我者。以有常无常
...更多

大乘五蕴论 - 大乘五蕴论



大乘五蕴论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一者色蕴。二者受蕴。三者想蕴。四者行蕴。五者识蕴。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云何四大种所造诸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
...更多

唯识论 - 唯识论



唯识论

  天亲菩萨造 后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唯识论一卷(一名破色心论)

    天亲菩萨造

    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唯识无境界  以无尘妄见

  如人目有翳  见毛月等事

  若但心无尘  离外境妄见

  处时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

  处时等诸事  无色等外法

  人梦及饿鬼  依业虚妄
...更多

唯识二十论 -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即于此义有设难言。颂曰。

  若识无实境  则处时决定

  相续不决定  作用不应成
...更多

唯识三十论颂 -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酬答,颂曰:

“1 由假说我法,  有
...更多

取因假设论 -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

  陈那菩萨造 唐 义净译

    取因假设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为遮一性异性非有边故。大师但依假施设事。而宣法要。欲令有情方便趣入。如理作意。远离邪宗。永断烦恼。如是三边。皆有过故。我当开释。此中取因假设。略有三种。一者总聚。二者相续。三者分位差别。言总聚者。谓于一时有多法聚。随顺世间。以一性说。如身林等。言相续者。谓于异时因果不绝。以一性说。如羯罗
...更多

十八空论 - 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

  龙树菩萨造 陈 真谛译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

    龙树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问空无分别。云何得有十八种耶。答为显人法二无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约诸法。种类不同。开为十八。何者。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真实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竟空。十无前后空。十一不舍离空。十二佛性空。十三自相空。十四一切法空。十五无法空。十六有法空。十七无法有法空
...更多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陆莘行
(宋)陈希夷
清·钱峻
明·诸圣邻
明·曹端
宋·吴子良
董其昌
烟霞逸士
清·赵翼
明·罗曰聚
宋·沮渠京声
南朝梁·沈约
明·袁了凡
宋·唐积
(清)倚云氏著
元·脱脱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