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藏-佛部

古籍分类-论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1部分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序

  问谁造此论。答佛世尊。所以者何。以一切种所知法性甚深微妙。非佛世尊一切智者。谁能究竟等觉开示。若尔此中谁问谁答。或有说者。尊者舍利子问。佛世尊答。复有说者。五百阿罗汉问。佛世尊答。有作是说。诸天神问。佛世尊答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2部分



  问身语业何等随心转。何等不随心转耶。答色界戒及无漏戒随心转。欲界戒及余身语业不随心转。问何故欲界戒不随心转耶。答欲界于彼随心转戒。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欲界非定界非修地非离染地故。无如是道戒可随转。色界是定界是修地是离染地故。有如是道戒可随转。复次欲界戒义。问欲界心言汝能为我。断破戒及起破戒烦恼不若能者我随汝转欲界心义。答欲界戒言我不能戒义。言若不能我何为随汝转如人怖怨。问他人曰。汝能为我作救护不。若能者当依止汝随汝而转他。答不能彼便语言汝若不能。我何为依止。汝随汝转此亦如是。问色界善心一切皆有随转戒不。答非一切有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3部分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无惭愧纳息第五之三

  云何欲界增上善根。云何微俱行善根。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彼犹有微俱行善根未断。从此有余善法当起由是清净。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其义。亦不说云何欲界增上善根。云何微俱行善根。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别者。今应广分别之故作斯论。问何故此中不说中品善根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已说初后即已显中。如初后上下趣入已出加行究竟。应知亦尔。复次若粗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4部分



  若于此事有过去爱结系。亦有过去未来恚结系耶。答此中有三句。或有过去爱结系。无过去未来恚结系。谓于色无色界法有爱结前生未断。此中有爱结前生未断者显有过去爱结。于色无色界法者。遮有过去未来恚结。或有过去爱结系。及有未来恚结系无过去。谓于此事有爱结前生未断。及有恚结未断。而无恚结前生设生已断。此中有爱结前生未断者。显有过去爱结。有恚结未断者。显有未来恚结。无恚结前生设生已断者。遮有过去恚结。或有过去爱结系。亦有过去未来恚结系。谓于此事有爱结恚结前生未断。此中有爱结前生未断者。显有过去爱结。有恚结前生未断。者显有过去恚结此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5部分



  犹灰覆火上  愚蹈久方烧

  若言彼果不在三世彼应无果。以异熟果非无为故。若无果者因亦应无。如第二头第三手等。若有异熟果在现在世时。彼所酬因当言在何世。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言在过去应说有过去。若言在未来应说有未来。若言在现在应说异熟因果同时。如是便违前所引颂。若言彼因不在三世。彼应无因。以异熟因非无为故。若无因者果亦应无。如第二头第三手等。复次若过去未来非实有者。应无出家受具戒义。如有颂言。

  若执无过去  应无过去佛

  若无过去佛  无出家受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6部分



  若依无色定。初无学智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十。现在五。此中初无学智现在前者。谓尽智。过去无者。初刹那时未有一念已生灭故。设已生灭三缘舍故。未来十者。谓即初时具修未来无学十支。现在五者。除正思惟正语业命及正见。余如前说。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色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现在五。未来十。此中无学智现在前者。谓尽无生智随一。未来十者。谓初智时所修十支。余如前说。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五。未来十。现在无。此中过去五者。谓初智俱生聚五支。余如前说。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乃至若依无寻无伺定。无学智现在前等。皆随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7部分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三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二

  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三恶行十不善业道。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辩。广说如前。复有说者。前已分别三种恶行。而未分别十不善业道。今欲分别故作斯论。

  此中三恶行名略事广。十不善业道名广事略。故三恶行摄十不善业道。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8部分



  若成就学戒。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学戒非非学非无学戒。谓学者生无色界。彼世俗戒越界地舍故。有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学戒。谓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欲色界。诸阿罗汉在欲色界。定成就非学非无学戒。定不成就学戒。已舍故。若诸异生在欲色界。或成就非学非无学戒。一切异生定不成就学戒。未得故。有成就学戒亦非学非无学戒。谓学者生欲色界。一切学者在欲色界。定成就非学非无学戒及学戒。未舍故。有非成就学戒亦非非学非无学戒。谓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无色界。生彼阿罗汉定不成就学戒。已舍故。生彼异生定不成就学戒。未得故。彼二世俗戒俱不成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9部分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二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根蕴第六中根纳息第一之一

  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二十二根。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尊者以二十二根而作论。答是彼尊者所乐欲故。随彼所欲不违法相而作斯论。不应责其所以。有说。不应问。彼尊者以契经
...更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第10部分



  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品类足说。初静虑云何。答初静虑所摄善色受想行识。乃至第四静虑云何。答第四静虑所摄善色受想行识。勿令生如是疑静虑唯善。欲显静虑非唯是善故作斯论。以静虑通善染无覆无记故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答于能味当言入。于所味当言出。乃至味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答于能味当言入。于所味当言出。此中爱名为味三摩地。名初静虑等即爱相应。诸三摩地名味相应静虑无色。问何故但说与爱相应非余烦恼。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
...更多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北凉·昙无谶
(清)吴庆坻
宋·朱熹
宋·徐梦莘
明·曹端
宋·成无己
宋·熊蕃
元·许名奎
(清)周元文 纂輯
(宋)倪守約
清·管庭芬
明·薛凤翔
诸葛亮
明·沖虛子
(唐)段公路
(唐)刘恂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