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类书-子部

古籍分类-类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七千八百九十四


  十九庚汀
  汀州府
  名宦
  【临汀志】
  陈剑唐,大历四年为刺史。先是开元间置郡治新罗,凡两迁东坊口,剑始至。闻鼓角声堙郁不畅,进吏民问状,曰:不宁惟是,年款不登,民多疾疫。剑曰:治虽草创,堪数迁耶。愕眙久之,乃更卜西五里卧龙山之阳,曰白石村。疏其利病,请之朝而改筑焉。距今五百馀载,城池官守虽有增益,而府治基址无改於旧,民皆德之,其名虽不载於史,长老相传兴汀相为长久云。刘岐,大中初为刺史,距迁郡八十馀载。更并之初,庶事未备,岐乃筑子城,并罗城敌楼,郡之壁垒於是乎具。王嗣宗,太平兴国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七千八百九十五


  十九庚汀
  汀州府
  仙佛
  【临汀志】
  三仙二佛之名于汀尚矣。仙事茫不可索,佛应日现著,邦人崇向日严以亲,是不可不书。富国先生姓王氏名中正,字平叔,长汀县人。初名捷,咸平中贾贩至南康,遇羽衣士,自言赵姓一见如平生欢,约再会茅山,得铅汞黄金之术,且密缄小环神剑,遗之。戒曰。非过万乘勿轻出,中正挟此,屡走京师,无阶以进。至上饶徉狂呼叫,坐流岭南,复邂逅羽衣者曰:姑候他日。遂复逃至京,师为所司所捕,供奉官谢德权异之以闻。上命皇城司刘承王圭问状,中正请面奏承为改今名,对龙图阁下,具陈灵异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一百六十四


  十九庚程
  【道命录】
  司马温公荐伊川先生答刂子。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司马光,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吕公著,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公事康国公韩绛等答刂子奏臣等,窃见河南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道,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伏望圣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类,裨益风化,取进止。十一月二十六日,程颐除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元丰八年上。自嘉末,二程先生,倡明道学于河洛之间,四方学士从之者已众。而王荆公得政,方以富国强兵之术用天下,大程为监察御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一百六十五


  十九庚程
  【程子遗书】
  门人张绎《录师说》:宣仁山陵程子往赴吕汲公为使,时朝廷以馆职授子。子固辞,公谓子曰:仲尼亦不如是。程子对曰:公何言哉!某何人而敢比仲尼,虽然某学仲尼者,于仲尼之道,固不敢异,公以谓仲尼不如是何也?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鲁不用则亦已矣。子未及对,会殿帅苗公至子辟之幕府,见公土胥王谠,谠曰:先生不亦甚乎?欲朝廷如何处先生也。子曰:且如朝廷议北郊,所议不合礼,取笑天下后世,岂不知有一程某,亦尝学礼,何为而不问也。谠曰:北郊如何?曰:此朝廷事,朝廷不问,而子问之,非可言之所也。其后有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二百六十八


  十九庚铭
  克己铭
  【能改斋漫录】
  宋吕大临与叔微仲丞相弟也。为克己复礼铭。凡厥有生均气同体胡为不仁,我则有己,立己与物。私为町畦,胜心内发,扰扰不齐,大人存诚。心见帝则初无吝骄,作我蟊贼。志以为帅,气为卒徒。奉辞于天,孰敢侮予。且战且来,胜私窒欲。昔为冠雠。今为臣仆。方其未克,窒我室庐。妇姑勃蹊,安敢厥馀。亦既克之,皇皇四达。洞然八荒,皆在我闼。孰曰天下,不归吾仁。疴痒疾痛,举切其身。一日至之,莫非吾事。颜何人哉,希之则是。
  东铭
  【宋张横渠集】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二百六十九


  十九庚铭
  帝赐二铭
  【旧唐书】
  《马燧传》:燧平河中诏迁光禄大夫,兼侍中,还太原,德宗赐燧宸台衡二铭,序曰:朕每览上古之书,及唐虞之际,君臣相得。圣贤同时,日夕孜孜。讲论至道,或陈其鉴诫,或讽以咏歌。焕乎典谟,百代是式,有以见启沃之道,理化之端,意甚慕之而未能迨也。顷灵监节度使杜希全,著书上献,多所规谏,聊为君臣,用答其意河东等道副元帅司徒燧。固请勒石。贻厥后人。朕以文既非工,义又非备,垂诸来裔,良所恧焉。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乎朝夕自儆,且俾后代知我文武殿邦之臣欤。宸铭曰:天生蒸人,性命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二百七十五


  十九庚兵
  叙兵
  【杜佑通典】
  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辅遂之战。阪泉之师,若制得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商周以前,对建五等。兵遍海内,疆弱相并。秦氏削平,罢侯置守。历代因袭,委政郡县。缅寻制度可采,唯有汉氏足徵。重兵悉在京师,四边但设亭障。又移天下豪族,辏居三辅陵邑,以为强干弱枝之势也。或有四夷侵轶则从中命将发五营骑士,六郡良家,贰师楼船,伏波下濑,咸因事立称。毕事则省,虽卫霍之勋高绩重身奉朝请,兵皆散归,斯诚得其宜也。其后若王纲解纽,主权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三百三十九


  十九庚兵
  兵守
  【孙子】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四战之国,好举兴兵以距四邻者,国危。四邻之国一兴事,而己四兴军。故曰国危。四战之国,不能以万室之邑,舍钜万之军者,其国危。故曰四战之国,务在守战。守有城之邑,不知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其城拔者,死人之力也。客不尽夷城,客无从入。此谓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城尽夷。客若有从入,则客必罢,中人必佚矣。以佚力与罢力战,此谓以生人力与客死力战,皆曰围城之患。患不尽死而已。此三者,非患不足,将之过也。守城之道,重在城也。故曰客治簿檄,三军之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四百十三


  十九庚兵
  【西汉书】
  赵充国奏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分馀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罕开莫须,又颇暴略。其赢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异,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暂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执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骑兵虽罢,虏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千四百十四


  十九庚兵
  诗文四
  【诸将策疏筹略】
  汉赵充国上《谢罪陈兵利书》:汉昭帝时,酒泉太守辛武贤奏言: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张掖、酒泉,万骑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马食。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罕开在鲜外上者。虏以畜产为命。今皆离散,兵即分出,虽不能尽诛,夺其畜产,虏其妻子,复引兵还冬复击之,大兵仍出,虏必震坏。天子下其书,充国令与校尉以下吏士知羌事者博议。充国以为:武贤欲轻引万骑分为两道出张掖,回远千里。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又
...更多
上一页707172737475767778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陈瓘
清·吴师青
宋·傅嵩卿
唐·徐灵府
唐·段公路
(金)张师颜
(清)俞蛟
(宋)袁阳源著
唐·韩鄂
赵弼撰
宋曹
晋·习凿齿
清一统志台湾府
清·沈又彭
清·芝屿樵客
明·余邵鱼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