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类书-子部

古籍分类-类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三百五十三


  二质席
  诗文二
  【元张伯雨诗】《天柱山暑饮即席次玄圃真人韵》:洒地晚移席。开林凉进风。弦蝉有逸响,青山皆妙容。时将何朔并,兴与竹林同。沉酣非我事,政须时一中。《云外席问怀铁笛简草堂》:花朝无花也可怜,桃李矜持不作妍。烂听雨声眠白昼,梦乘艇子上青天。闲居庶尚浮云志,老病难趋卜夜筵。绛帐先生唯寂寞,后堂自理琵琶弦。
  【草堂诗集】《姚文真和张伯雨云林席间韵》:曲句先生世所怜,新诗字字总青妍。楚江只漫听春雨,蜀土那知有漏天。树隔青山迎好客,华开白日照芳筵。高居更忆云林子,自送冥鸿挥五弦。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三百五十四


  二质夕
  元 夕
  【岁时广记】:吕原明《岁时杂记》曰: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洪迈舍人《容斋五笔》云: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大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维扬志】:开元正月望,明皇谓叶仙师曰:“四方此夕,何处极盛?”对曰:“天下无如广陵”。帝欲一观。俄虹桥起于殿前,师奏请行,但无回顾,帝步上之。高力士乐官数十从行。俄顷到广陵,士女仰望曰:“仙人现于云中”。师曰:“请敕乐官奏霓裳羽衣一曲”。帝回阙后广陵奏云:“上元夜,有仙人乘彩云自西来,临孝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四百二十五


  二质稷
  社稷
  诗文
  【朱晦庵集】《鄂州社稷坛记》曰:东社西稷,居前;东风伯,西雨雷师,居后少。坛皆三成有,四门,前二坛趾,皆方二丈五尺。崇四分而去一,三成方杀,如之,而崇不复杀。前二皆方四丈二尺,门六尺,间丈五尺。后二皆方二丈八尺,门五尺,间四丈九尺。其崇皆四尺,社有主,崇二尺五寸,方尺。剡其上,培其下,半石也。南五丈为门三间。北二丈有奇,为斋庐五门,缭以重垣,甓以坚,而植以三代之所宜木。亦既练时日属寮吏祝号,以告于神而妥之矣。本记又曰:按社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土之祗,而后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四百七十八


  二质职
  六 职
  【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冬官:国有六职,百工典居有焉。注天地四时之职。疏曰,谓国家之事,有六种职掌。又曰,六职,天官,冢宰,地官,司徒之等。又曰,六职即经所云,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办民器,或通四方之称异以资之,或饬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四百七十九


  二质职
  牙 职
  【宋会要】:太祖开宝四年十月,知邕州范,言岭外十州,风土甚恶,县镇津口,税赋失额。州主令佐,皆是衙前职名,及土人补置,因无廪禄,非此色人,不易久住。虑言事者,或请遍除职官,广屯兵士。未知岭外所入则少,朝迁所费则多。制置之时,别有宜便。诏依旧例,差衙前勾当。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二十二日,以诸州所籍送,尝隶牙校者,凡百人。具九十五人补殿前承旨,五人老病遣还。先是,方镇侯伯得自补子弟为军中校。既死,其子弟因父兄财力,率豪横奢纵,民间患之。太宗在晋邸,悉知其事。故即位之始,尽命诸州,籍其名部,送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八百五十


  二质檄
  总 叙
  【刘熙释文】
  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书文也。
  【司马长卿喻巴蜀檄注】
  李周翰曰,檄。皎也:喻彼皎然,知我情也。周穆王令祭公为词,以责狄人之情,引檄之始也。
  【苏鹗演义】
  檄者,告誓之流。《史记》注云,檄者,皎也。辞理皎然,令知我意,非也。颜思古注《急就篇》曰,以木为书,长三尺,曰檄。檄者,激也。以词旨慷慨发动之意,又曰,檄,激也。陈琳檄魏武帝,祖君彦檄隋炀帝,皆此类马。《战国策》曰,张仪檄楚,而始得名。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八百五十一


  二质
  檄文二
  【东汉书】
  《汉大司马移边郡击邯郸檄》:更始至洛阳,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朔。赵缪王子林,说光武,不答。林于是立王郎为天子,都邯郸,降下郡国。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二月,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十人。和戎卒正邳彤,亦举郡降。刘植,耿纯,据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乐附者至有数万人。复北击中山,拔庐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更始二年二月。伏隆谕青徐檄: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一千二十九


  三术律
  《沙弥尼戒经》《舍利弗问经》《沙弥尼戒经》:失译人名,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蚊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开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死快杀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于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诸众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是为沙弥尼始学戒也。沙弥尼戒,不得盗窃一钱以上,草叶毛米,不得取也。主不手与,不得取:口不言取,心不念取。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一千三十


  三术律
  《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一《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五偏事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是时目连从坐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为我演说。佛言,善哉,汝所问者,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恣汝所问,目连白佛言,世尊,末世比丘,轻慢佛语,犯众学戒,杂用三宝物,当随何处?尔时佛告目连,谛听,谛听,当为汝说。若比丘无惭愧,轻慢佛语。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十
...更多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二万一千三十一


  三术律
  《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二《三自归事品第十四》:问,三自归趣得人受,复有不应受者?答,除五逆罪,得。问,三自归,斯行何事?答,身口意,不行邪事,及不随邪见师。问,云何犯三归?答,好邪见,随外道师。问,若犯三自归,云何悔?答,向本师悔。若无本师,向余比丘亦得。问,若不能持,得还不?答,得。问,若还,还云何?向本师。若一比丘言,我从今日已后,不复能归佛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若不满三,故成就三归。问,或人受三自归,乃悔宿命恶逆,为是理非?答,无此理。问,三归正得从一人受,复得从三人,各得受一归不?答,不得。问
...更多
上一页808182838485868788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道诚
明·朱谋垔
吴航野客
汉·桑钦
清·方大湜
宋·杨士瀛
清·沈雄
(清)俞蛟
冷佛
清·张经田
清·沈心
唐·李瀚
宋·赵升
(清)杨捷
薛涛 李冶
宋·陈襄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