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别集-集部

古籍分类-别集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文忠集 - 附录一·欧阳修年谱


  真宗景德四年丁未

  是岁,皇考崇国公观为绵州军事推官。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

  是岁,崇公终于泰州军事判官。公叔父晔,时任随州推官,因卜居焉。公母夫人郑氏,年方二十九,携公往依之,遂家于随。贫无资,以荻画地,教公书字。稍长,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叔父后历阆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仕至二千石,终都官员外郎。

...更多

文忠集 - 附录二·先公事迹〈欧阳发等述〉


  先公为人天性刚劲,而气度恢廓宏大,中心坦然,未尝有所屑屑于事。事不轻发,而义有可为,则虽祸患在前,直往不顾。以此或至困逐,及复振起,终莫能掩。而公亦正身特立,不少屈夺。四五十年之间,气象伟然盖天下,而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故历事三圣,尝被眷倚,遂托以天下安危之计。而公亦以身许国,进退出处,士人以为轻重。至于接人待物,乐易明白,无有机虑与所疑忌。与人言,抗声极谈,径直明辨,人人以为开口可见心腑。至于贵显,终始如一,不见大官贵人事位貌之体,一切出于诚心直道,无所矜饰,见者莫不爱服。而天资劲正高远,无纤毫世俗之气,常人亦自不能与之合...更多

文忠集 - 附录三·祭文


  韩忠献王〈琦〉

  维熙宁五年岁次壬子某月某日,具官某谨遣三班奉职随行指使李?,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少师永叔之灵。

  惟公之生,粹禀元精。偶圣而出,逢辰以亨。历事三朝,翼登太平。大名即遂,大功既成。年未及老,深虞满盈。连章得谢,颍第来宁。神当畀以福禄,天宜锡之寿龄。胡不?遗,遽尔摧倾。此冥理莫得致诘,而天下为之失声。呜呼哀哉!

  公之文章,独步当世。子长、退之,伟赡闳肆。旷无拟伦,逮公始继。自唐之衰,文弱无气。降及五代,愈极颓敝。唯公振之,坐还醇粹。复古之功,
...更多

文忠集 - 附录四·记神清洞


  游嵩山寄梅殿丞书〈明道元年九月〉谢绛圣俞足下。近有使者东来,付仆诏书并御祝封香,遣告嵩岳,太常移文,合用读祝捧币二员,府以欧阳永叔、杨子聪分摄。会尹师鲁、王几道至自缑氏,因思早时约圣俞有太室中峰之行,圣俞中春时遂往,仆为人间事所窘,未遑也。今幸其便,又二三子可以为山水游侣,然亟与之议,皆喜见颜色,不戒而赴。

  十二日昼漏未尽十刻,出建春门,宿十八里河。翌日,过缑氏,阅游嵩诗碑,碑甚大字而未镌。上缑岭,寻子晋祠。陟に辕道,入登封,出北门,斋于庙中。是夕寝既兴,吏白五鼓有司请朝服行事,事已,谒新治宫,拜真宗御容
...更多

文忠集 - 附录五·居士集序


  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撰)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子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殁,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趣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上之人侥幸一切之功,靡然从之。而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
...更多

嵇康诗全集 - 嵇康诗全集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更多

广弘明集 -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京兆西明寺释道宣撰。这是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书。在《旧唐书。经籍志》里,《广弘明集》虽与《弘明集》同列于丁部集录三类中的总集内,但它的体制和《弘明集》却稍有不同。《弘明集》分卷不分篇,《广弘明集》则除分卷而外,还按照所选文章的性质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恻,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每篇之前各冠以小序。不仅如此,《广弘明集》还用这十种范畴给僧祐《弘明集》所选的文章分类列目,而将它们收在除戒功、悔罪而外的八类中。又《弘明集》皆选辑古今人的文...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一


  自大夏化行布流东渐。怀信开道代有浇淳。斯由情混三坚智昏四照。故使浇薄之党。轻举邪风。淳正之徒。时遭佞辩。所以教移震旦六百余年。独夫震虐三被残屏祸不旋踵。毕顾前良殃咎己形。取笑天下。且夫信为德母智寔圣因肇祖道元终期正果。据斯论理。则内倾八慢之惑。核此求情。则外荡六尘之蔽。萧然累表。非小道之登临。廓尔高升。乃上仁之翔集。然以时经三代。弊五滓之沉沦。

  识蒙邪正。铨人法之天网。是以内教经纬。立法依以摄机。外俗贤明。垂文论以弘范。昔梁钟山之上定林寺僧佑律师。学统九流义包十谛。情敦慈救志存住法。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二


  归正篇第一之二

  元魏书释老志齐著作魏收高齐书述佛志隋著作王邵魏书释老志齐著作魏收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纪。羲轩已还至于三代。坟典之迹为秦所焚。汉采遗籍复若山丘。固使六家七略班马区异。释氏之学闻于前汉武帝。元狩中霍去病获昆邪王及金人率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云。身毒天竺国有浮图之教。

  哀帝元寿中景宪受大月氏王口授浮图经。

  后汉明帝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传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三


  归正篇第一之三遂古篇梁侍中江淹归心篇北齐光录颜之推七录序梁处士阮孝绪遂古篇梁侍中江淹仆尝为造化篇。以学古制今。触类而广之。复有此文。兼象天问。以游思云尔。

  闻之遂古大火然兮。水亦溟涬无涯边兮。女娲练石补苍天兮。共工所触不周山兮。河洛交战宁深渊兮。黄炎共斗涿鹿。川兮女妓九子为民先兮。蚩尤铸兵几千年兮十日并出尧之间兮。羿乃毙日事岂然兮。常蛾奔月谁所传兮。丰隆骑云为灵仙兮。夏开乘龙何因缘兮。传说托星安得宣兮。夸父邓林义亦艰兮。寻木千里乌易论兮。穆王周流往复旋兮。河宗王母可与言兮。青鸟所解露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
...更多
上一页54555657585960616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李辅
宋·惟净
清·谢泰阶
宋·周敦颐
唐·贾岛
周作人
清·郑文焯
王维
(清)李岳瑞
清·蒋义彬
清·林枫
清·管淓
周·太公望
(宋)袁阳源著
元·冯福京
宋·廖中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