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别集-集部

古籍分类-别集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广弘明集 - 卷第四


  归正篇第一之四舍事李老道法诏梁高祖武皇帝废李老道法诏北齐高祖文宣皇帝通极论隋沙门释彦琮舍事李老道法诏梁武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十九年。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内经外典罔不厝怀。皆为训解数千余卷。而俭约自节。罗绮不缘。寝处虚闲。昼夜无怠。致有布被莞席草屦葛巾。初临大宝即备斯事。日惟一食永绝辛膻。自有帝王罕能及此。旧事老子宗尚符图。穷讨根源有同妄作。帝乃躬运神笔下诏舍道。

  文曰。维天鉴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十方尊法十方圣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余诸善不得为喻。能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五


  辩惑篇第二俗之惑者大略有二。初惑佛为幻伪善诱人心。二惑因果沉冥保重身世。且佛名大觉照极机初。审性欲之多方。练病药之权道。故能俯现金姿。垂丈六之伟质。流光遍烛。通大千而阐化。致使受其道者获证尘砂。内倾十使之缠。外荡八魔之弊。故能履水火而无碍。摄龙鬼而怡神。三明六通。畅灵襟之妙术。四辩八解。演被物之康衢。其道显然差难备叙。至于李叟称道才阐二篇。名位周之史臣。门学周之一吏。生于厉乡死于槐里。庄生可为实录。秦佚诚非妄论。而史迁褒之乃云。西遁流砂。汉景信之。方开东夏道学。尔后宗绪渐布。终沦滞于神州。绝智守雌。全未闻于寰海。蒙俗信度饰诈扬真。...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六


  辩惑篇第二之二列代王臣滞惑解上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释门。潜图芟剪用达其鄙。武德之始上书具述。既非经国当时遂寝。奕不胜其愤。乃引古来王臣讪谤佛法者二十五人。撰次品目名为高识传。一帙十卷。抄于市卖欲广其尘。又加润饰增其罪状。至于张鲁据于汉中黄巾反于天下。斯并李门勃逆。皆覆而不显非。谓笃论之文乎。若夫城高必颓木秀斯拔。惟我清峻。故有异道嫉之。不足怪其鄙吝。未见厮徒。皂隶有加恼辱。明非目翳何事屏除。故因其立言仍随开喻。此则古来行事释判天分。未广见者谓为新致。聊陈旧解略显由途。资此神开可称高识。又傅氏寡识才用寄人。集叙时事废兴。太半...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七


  辩惑篇第二之三

  叙列代王臣滞惑解下。

  梁荀济齐章仇子陀周卫元嵩宋刘慧琳齐顾欢魏邢子才凉高道让齐李公绪隋卢思道唐傅奕十五荀济。颖川人。后居江左。博涉众书志调矫俗。初与梁武布衣相知。及帝登位。仕不及之。济负气曰。会眉鼻上磨墨作檄耳。帝深不平之。梁州刺史阴子春左迁。济作大诗赠之。文传时俗。或称于帝者。帝曰。个人虽有才。乱俗好反不可用。济以不得志。常怀悒怏二十余载。见帝信重释门寺像崇盛。便于时上书论佛教贪淫奢侈妖妄。又讥造同泰寺营费太甚必为灾患。其表略。以三坟五典帝皇之称首。四维六纪终古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八


  辩惑篇第二之四

  击像焚经坑僧诏魏太武大集道俗废立二教议周武二教论释道安击像焚经坑僧诏元魏世祖太武帝帝讳焘。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惟恃台辅。时司徒崔浩尤不信佛。帝访国事。每以为怀言。佛法虚诞为俗费害。黄老仙道可以存心。浩既雅信仙道。授帝老经。随言信用曾无思择。即立道坛四追方士。当时佛法隆盛。浩内嫉之。常求瑕衅。会盖吴反于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时浩从焉。既至长安。有沙门。种麦于寺中。御驺牧马。帝入观马从官入。  其便室见有弓矢。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九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笑道论(其文广抄取可笑者)。  臣鸾启。奉敕令详佛道二教。定其先后浅深同异。臣不揆疏短。谨具录以闻。臣窃以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出没隐显变通亦异。幽微妙密未易详度。且一往相对。佛者以因缘为宗。道以自然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因缘者积行乃证。守本则事静而理均。违宗则意悖而教伪。理均则始终若一。教伪则无所不为。案老子五千文辞义俱伟。谅可贵已。立身治国君民之道富焉。所以道有符书厌诅之方。佛禁怪力背哀之术。彼此相形。致使世人疑其邪正。此岂大道自然虚寂无为之意哉。将以后人背本妄生穿凿故也。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十


  辩惑篇第二之六

  周祖废二教立通道观诏周武帝周祖平齐召僧叙废立抗诏事释惠远周祖巡邺开佛法事任道林周祖天元立对卫元嵩上事王明广周祖废二教已更立通道观诏周帝宇文邕武帝。猜忌黑衣受法黄老。欲留道法摈灭佛宗。佥议攸同咸遵释教。帝置情日久殊非本图。会道安法师上二教论无闻道法。意弥不伏。无柰理通众口义难独留。遂二教俱除愤发于内。未逾经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苞空有理极幽玄。但岐路既分。派源逾远。淳离朴散形器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久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十一


  辩惑篇第二之七

  唐上废省佛僧表太史令傅奕唐废省佛僧箴(附前表弹)

  沙门释法琳唐破邪论(并启)

  沙门释法琳太史令朝散大夫臣傅奕上减省寺塔废僧尼事十有一条。

  臣奕言。臣闻羲农轩顼。治合李老之风(弹曰。诗云。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老子在周为守书藏吏。如今秘书官也。本非天子有何风化。令羲农上帝与之合治)虞夏汤姬。政符周孔之教(弹曰。周公孔子并是国臣。上述虞夏之教下化浇薄之民。亦非人王不得自为教主。岂令虞夏四君。却符周孔之教耶)虽可圣有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十二


  辩惑篇第二之八

  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

  绵州振响寺沙门释明概僧明概言。概闻三皇统天五帝御寓。道含弘而远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布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弗亏。故汉武钦明见善而弗及。显宗睿圣体道而不居。遂能纡屈尊仪。甘泉礼金人之瑞。翘想梦寐德阳。降铜像之徵。于是秦景西游。越流沙而访道。摩腾东入。跨葱岭而传真。遂得化渐汉朝。寺兴白马之号。道流晋世。刹建青龙之名。其间盛写尊仪竞崇寺塔。腾惠云于落刃。涌法水于穷源。驱有识于福林。登苍生于善地。开阐佛法昭化愚蒙。故得永平季年嘉瑞
...更多

广弘明集 - 卷第十三


  惑篇第二之九  辩正论十喻九箴篇释法琳十喻篇上答李道士十异论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臆度。矜白鸟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  争辉日月。乃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余慨其无识。念彼何辜。聊为十喻哓之九箴诫之。用指诸掌。庶明达君子。详兹而改正焉。

  外一异曰。

  太上老君托神玄妙玉女。剖左腋而生。  释迦牟尼寄胎摩耶夫人。开右胁而生。

  内一喻曰。  老君逆常托牧女而左出。世尊顺化因圣母而右生。

  开士曰。案卢景裕戴诜韦处玄等集解五千文及梁
...更多
上一页55565758596061626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洪氏
清·王宗岳
唐·道氤
明·来知德
(清)天嘏
(清)徐锡龄、钱泳
清·汪象旭
清·孙光祖
明·朱简
许德邻
清·张德瀛
亢廷珍
莫等闲斋主人
清·陈性
清·翁广平
元·子成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